诸方惊老宿

出自:元代·大欣《述怀送观空海归临川七十韵》

拼音:[zhū][fāng][jīng][lǎo][sù,xiǔ,xiù]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幼慕空门贵,高踪世可遗。
功名轻阀阅,尘土岂磷?。
澄观难居俗,汤沐不废诗。
三生犹有习,四海岂无师。
身去江湖远,山空雷雨垂。
诸方惊老宿,同舍走群儿。
素昧平生愿,居然会面期。
解牛须肯綮,相马必权奇。
壮业期轩轾,新功日倍蓰。
气豪空虎穴,战胜失鱼丽。
五载灵溪寺,千章白雪词。
清游忘旦暮,物论不瑕疵。
奎画前朝秘,清霜古佛规。
岩空狐有塔,山古寺无基。
松燎供宵读,芹香助午炊。
冻泥蛙似蟹,春雨菌如芝。
远客愁猿狖,村童抱鹿麛。
云藏吴猛庙,雷护柳公碑。
物色纷难数,雄材应接疲。
愿终盘谷隐,耻事北山移。
未觉欢娱尽,深蒙造物私。
寒岩徒刻画,元气忽淋漓。
共喜师门盛,何嗟友道暌。
青山吴甸没,白水楚天涯。
落日三年望,浮云两地思。
驿书劳白雁,贞信卜玄龟。
果尔期鸡黍,同心感铁镃。
群公来杂遝,馀子去委蛇。
风日矜神骏,云霄刷羽仪。
古今存道统,师友得纲维。
今代谁潜子,宗门一器之。
联芳端不忝,清要合如斯。
自许奔流象,何知测海蠡。
芟夷开朴?,洗涤脱疮痍。
吊古多閒暇,登临甚忸怩。
山河秦百二,宫阙汉罘罳。
黄壤侵铜狄,春风动兔葵。
林苏俱异物,标昼不同时。
志大交难合,歌长声愈悲。
近人山拥座,照席月临池。
正拟追金玉,方将脱絷羁。
不才还涉世,中道遂分岐。
相失嗟狼狈,无谋哂鷾鸸。
交情淡于水,真味美如饴。
衣绽寒分絮,囊空远贷赀。
鸰原兄弟急,犴狱简书疑。
仁者应无敌,将军自数奇。
波涛孤梗汎,风雨一巢危。
亡命怜张俭,逃生愧范雎。
百年俱缱绻,千里许驱驰。
誓欲同生死,那能顾渴饥。
推恩岂望报,菲德竟何为。
吾道悬孤注,丛林尖一夔。
老师甘屏弃,弟子颂期颐。
逝水归东壑,流光及崦嵫。
空馀匠石斲,谁善宰夫胹。
行独招群忌,名高得谤随。
长鸣悲病鹤,老气卧孤罴。
入室犹横榻,承颜或奉匜。
楼孤金驿远,河直玉绳攲。
未厌从师乐,其如念母慈。
江云连䆉稏,山雪湿茅茨。
短世惊炊黍,成功付覆棋。
何曾犀首贵,空作虎头痴。
白日真成去,青春有别离。
风烟辞北固,江汉抱南箕。
浪稳馋蛟睡,天长白鸟迟。
乡关迷远近,云树暗参差。
幸喜收蛮獠,于今静鼓鼙。
诗成须数寄,清响播埙篪。

查看原文

注释

【诸方】1.各地方。 2.犹诸道。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
【老宿】年长资深之人:朝廷老宿|文坛老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诸】

諸【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渚平聲。《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

《玉篇》非一也。皆言也。《正韻》凡衆也。《書·舜典》歷試諸艱。《詩·邶風》孌彼諸姬。《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廣雅》之也,於也。《穀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

《韻會》語助辭。《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

《韻會》有諸,疑辭。《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于諸,寘也。《公羊傳·哀六年》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註》齊人語也。

諸侯,國君也。《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官名。《周禮·夏官》諸子。《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神名。《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

諸比,凉風之所生也。《註》皆天神名。

因諸,齊獄名。《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註》因諸者,齊故人之地。

諸于,衣名。《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

偏諸,衣緣也。《賈誼傳》爲之繡衣絲履偏諸緣。《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禮·內則》桃諸、梅諸。《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

《周禮·天官·六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草木名。《爾雅·釋木》諸慮,山櫐。《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獸名。《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

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蟲名。《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蚥。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山水名。《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邑名。《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註》諸、防,皆魯邑。《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澤名。《爾雅·釋地》宋有孟諸。《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姓。《說苑》越大夫諸發。《唐書》兵部侍郞諸道。

複姓。《漢書》有諸葛豐。《三國志》有諸葛亮。

《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音遮。亦姓也。《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何氏姓苑》吳人。

《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註》諸音查。《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字註。

《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方】

方【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船也。

《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也。

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博雅》方,大也,正也。

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惊】

惊【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呂張切,音良。悲也。

《集韻》力讓切,音諒。義同。或作悢音京。《說文》馬駭也。《玉篇》駭也。《易·震卦》震驚百里。《詩·大雅》震驚徐方。《老子·道德經》得之若寵,失之若辱,是謂寵辱若驚。

叶居陽切,音姜。《張籍·祭韓愈詩》月中登高灘,星漢交垂芒。釣車擲長綫,有獲齊驩驚。

【老】

老【未集中】【老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栳。《說文》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禮·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註》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詩·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祭義》貴老。爲其近于親也。

《周禮·地官·鄕老註》老,尊稱也。

《儀禮·聘禮》授老幣。《註》老賔之臣。《疏》大夫家臣稱老。

《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註》卿老亦卿也。

《禮·王制》天子之老。《註》老謂上公。

《禮·禮運》三老在學。《註》乞言,則受之三老。《左傳·昭三年》三老凍餒。《註》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

《左傳·隱三年》桓公立,乃老。《註》老,致仕也。

《列子·天瑞篇》老,耄也。

姓。《廣韻》宋有老佐。

《韻補》叶朗口切。《釋名》老,朽也。《史記·律書》酉者,萬物之老也。

《韻補》叶滿補切,姥當以此得聲。《班固·西都賦》若臣者,徒觀迹於舊墟,聞之乎故老。十分未得其一端,故不能徧舉也。

【宿】

宿【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㝛夙《廣韻》息逐切《集韻》《韻會》息六切,音夙。《說文》止也。《玉篇》夜止也,住也。《詩·周頌》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註》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周禮·地官》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

星宿各止其所,故名宿。二十八宿,亦名二十八次。次,舍也。《釋名》宿,宿也,言星各止住其所也。

《增韻》安也,守也。《左傳·昭二十九年》官宿其業。《註》宿,安也。

《周禮·宮正註》諸吏直宿,謂職王宮之守衞者。

《廣韻》素也。《史記·信陵傳》晉鄙嚄咤宿將。

《莊子·列傳》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

國名。《春秋·隱二年》及宋人盟于宿。

邑名。《史記·衞世家》孫林父甯殖,謀逐獻公怒如宿。

蒯瞶入宿。

《史記·吳世家》將舍於宿。《左傳》作戚,字別義同。

姓。《風俗通》漢鴈門太守宿祥,明正德中蜀人宿進。

通作夙,早也。《周禮·春官》世婦,掌女宮之宿戒。《註》宿戒,當給事,謂豫告之也。

與肅同。《禮·祭統》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註》宿讀爲肅戒也。

《儀禮·宿尸註》宿,與曲禮主人肅客入之肅同。

去聲。《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息救切,音秀。列星也。◎按《史記》《漢書》二十八宿。《正義》音息袖反,又音夙。《左思·吳都賦》窮飛鳥之棲宿,註亦音秀,是星宿之宿,與棲宿之宿,古皆通同。

叶息流切,音羞。《莊子·天地篇》至無而供其求,時騁而要其宿。

叶相卽切,音息。《班彪·冀州賦》遵大路以北逝兮,歷趙衰之采邑。醜柏人之惡名兮,聖高帝之不宿。

相关诗句
清响播埙篪 诗成须数寄 于今静鼓鼙 幸喜收蛮獠 云树暗参差 乡关迷远近 天长白鸟迟 浪稳馋蛟睡 江汉抱南箕 风烟辞北固 青春有别离 白日真成去 空作虎头痴 何曾犀首贵 成功付覆棋 短世惊炊黍 山雪湿茅茨 江云连䆉稏 其如念母慈 未厌从师乐 河直玉绳攲 楼孤金驿远 承颜或奉匜 入室犹横榻 老气卧孤罴 长鸣悲病鹤 名高得谤随 行独招群忌 谁善宰夫胹 空馀匠石斲 流光及崦嵫 逝水归东壑 弟子颂期颐 老师甘屏弃 丛林尖一夔 吾道悬孤注 菲德竟何为 推恩岂望报 那能顾渴饥 誓欲同生死 千里许驱驰 百年俱缱绻 逃生愧范雎 亡命怜张俭 风雨一巢危 波涛孤梗汎 将军自数奇 仁者应无敌 犴狱简书疑 鸰原兄弟急 囊空远贷赀 衣绽寒分絮 真味美如饴 交情淡于水 无谋哂鷾鸸 相失嗟狼狈 中道遂分岐 不才还涉世 方将脱絷羁 正拟追金玉 照席月临池 近人山拥座 歌长声愈悲 志大交难合 标昼不同时 林苏俱异物 春风动兔葵 黄壤侵铜狄 宫阙汉罘罳 山河秦百二 登临甚忸怩 吊古多閒暇 洗涤脱疮痍 芟夷开朴? 何知测海蠡 自许奔流象 清要合如斯 联芳端不忝 宗门一器之 今代谁潜子 师友得纲维 古今存道统 云霄刷羽仪 风日矜神骏 馀子去委蛇 群公来杂遝 同心感铁镃 果尔期鸡黍 贞信卜玄龟 驿书劳白雁 浮云两地思 落日三年望 白水楚天涯 青山吴甸没 何嗟友道暌 共喜师门盛 元气忽淋漓 寒岩徒刻画 深蒙造物私 未觉欢娱尽 耻事北山移 愿终盘谷隐 雄材应接疲 物色纷难数 雷护柳公碑 云藏吴猛庙 村童抱鹿麛 远客愁猿狖 春雨菌如芝 冻泥蛙似蟹 芹香助午炊 松燎供宵读 山古寺无基 岩空狐有塔 清霜古佛规 奎画前朝秘 物论不瑕疵 清游忘旦暮 千章白雪词 五载灵溪寺 战胜失鱼丽 气豪空虎穴 新功日倍蓰 壮业期轩轾 相马必权奇 解牛须肯綮 居然会面期 素昧平生愿 同舍走群儿 诸方惊老宿 山空雷雨垂 身去江湖远 四海岂无师 三生犹有习 汤沐不废诗 澄观难居俗 尘土岂磷? 功名轻阀阅 高踪世可遗 幼慕空门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