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黛能事毕

出自:近现代·沈轶刘《蜀溪春 竹海,顾明行泸江密处,竹林六百余里不绝,号为竹海》

拼音:[dān][dài][néng,nài][shì][bì]

平仄:平仄平仄仄

日上西嵌,叙泸晴光,凉透江帆。
千里苍岩。
翠琅玕绕,天水宕目都蓝。
丹黛能事毕,风倏起、松影全芟。
万个遥疑,渭川几疗宋官馋。
涛声自排沸绿,催数点疏雨,斜爇青衫。
晓月微巉。
乱筛香雾,吴榜泻秋犹瀺。
零露何寂历,幽禅定、云妥烟衫。
唤笑可,裁二竿,便不凡。

查看原文

注释

【能事】指所擅长之事:唐人数百家,各有能事|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事。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丹】

丹【子集上】【丶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單。赤色丹砂也。《書·禹貢》礪砥砮丹。《山海經》丹以赤爲主,黑白皆丹之類。《陶弘景曰》卽朱砂也。

道家以烹鼎金石爲外丹,吐故納新爲內丹。《黃庭經》九轉八瓊丹。《註》八者:朱砂,雄黃,空靑,硫黃,雲母,戎鹽,硝石,雌黃也。

《博物志》和氣相感,則陵出黑丹。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

以朱色塗物曰丹。《揚雄·解嘲》朱丹其轂。

容美曰渥丹。《詩·秦風》顏如渥丹。

赤心無僞曰丹。《謝朓詩》旣秉丹石心,寧流素絲涕。

姓。漢丹玉,宋丹山,明丹衷。

丹陽,郡名。漢武帝攺鄣郡爲丹陽郡。晉武帝分立宣城,毗陵二郡。

州名。本赤翟地,元魏置汾州,後改丹州。

《崔豹古今註》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爲南方之極也。

丹丹,國名。見《南史》。

《山海經》鳳凰產于丹穴。

竊丹,鳥名。爲九鳳之一。

牡丹,花名。《本草》一名鼠姑。

木丹,梔子花別名。紫丹,茈草別名。

叶都懸切,音顚。《陸機·羅敷歌》南崖充羅幕,北渚盈輧軒。淸川含藻景,高岸被華丹。《說文》丹巴,越赤石。外象丹井,中象丹形,靑彤雘等字从此。

【黛】

黛【亥集下】【黑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徒耐切《集韻》《韻會》待戴切《正韻》度耐切,音代。《說文》畫眉也。《釋名》黛,代也。滅眉毛去之,以此畫代其處也。《楚辭·大招》粉白黛黑。《註》黛畫眉鬒,黑而光淨。

靑黛,似空靑而色深。

【能】

能【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正韻》奴登切,音儜。《說文》熊屬,足似鹿。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疆壯者稱能傑也。《徐曰》堅中,骨節實也。

《廣韻》善也。《增韻》勝任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

《正字通》順習也。《詩·大雅》柔遠能邇。

《廣韻》奴來切《正韻》囊來切,音㾍。三足龞。《爾雅·釋魚》龞三足,能。《註》山海經,從山多三足龞,今陽羨縣君山池亦有之。

與台通。三能,星名。《史記·天官書》魁下六星,兩兩相比,名曰三能。《註》作三台。

《正字通》乃帶切,音柰。姓也。唐能延壽,能元皓,宋能迪。

與耐通。《前漢·晁錯傳》胡貊之人性能寒,揚粵之人性能暑。《註》能,讀曰耐。

《韻補》叶音尼。《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叶下佩,佩音皮。

叶音寧。《詩·小雅》各奏爾能。叶上湛,湛音沈。

叶音袽。《柳宗元·佩韋賦》歷九折而直犇兮,固摧轅而失途。遵大路而曲轍兮,又求達而不能。

【事】

事【子集上】【亅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叓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廣韻》使也,立也,由也。《釋名》事,偉也。偉立也。凡所立之功也。《書·大禹謨》六府三事允治。

《詩·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註》三公也。

《詩·大雅》三事就緒。《註》三農之事也。

奉也。《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

營也,治也。《史記·曹參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

《廣韻》《類篇》側吏切。事刃,與倳剚同。別見人部倳字註。

《韻補》叶逝支切,音時。《蔡邕詞》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

叶詩紙切,音始。《詩·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

叶疎語切,書上聲。《韓非子·揚權篇》使雞司夜,令狸執鼠。皆用其能,上乃無事。

叶常御切,音樹。《易林》雖慍不去,復職內事。

【毕】

畢【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音必。《博雅》畢,竟也。《書·大誥》子曷敢不于前,寧人攸受休畢。《左傳·莊二十九年》日至而畢。《註》日南至,微陽始動,故土功畢。

皆也。盡也。《詩·小雅》畢來旣升。《禮·月令》仲春之月,乃修闔扇,寢廟畢備。《註》畢,猶皆也。

《郊特牲》唯爲社田,國人畢作。《疏》畢,盡也。

月名。《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

星名。《詩·小雅》有捄天畢。《朱註》天畢,畢星也。狀如掩兔之畢。《禮·月令》孟夏之月,日在畢。

小綱也。《詩·小雅》鴛鴦于飛,畢之羅之。《疏》罔小而柄長謂之畢。《禮·月令》田獵罝罘,羅綱畢翳。《揚雄·校獵賦》荷垂天之畢。

而已。

貫牲。體木也。《禮·雜記》畢用桑。《註》主人舉肉時,以畢助之。喪祭用桑,吉用棘。畢狀如㐅,博三寸,長八寸,柄長二尺四寸,丹漆兩頭。《儀禮·特牲饋食禮》宗人執畢先入。《註》畢狀如叉,蓋爲其似畢星,取名焉。

《儀禮·大射儀》司馬正東面,以弓爲畢。《註》畢,所以助敎執事者。《疏》畢是助載鼎實之物,故司馬執弓爲畢以指授。

《揚子·方言》車下鐵,宋淮楚之閒謂之畢。

《字彙補》畢門,路門也。

地名。《爾雅·釋地》畢,堂牆。《註》今終南山道名,畢其邊,若堂室之牆。《詩·秦風·終南何有有紀有堂箋》畢,終南山之道名,邊如堂之牆然。

國名。《左傳·僖二十四年》畢原酆郇,文之昭也。《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年表》畢梁侯劉嬰。

姓。《左傳·閔元年》畢萬爲右。《晉語》得畢陽。《註》畢陽,晉士。

神名。《博雅》木神謂之畢方。《張衡·東京賦》况鬾與畢方。《註》畢方,老父神,如烏兩足一翼者,常銜火在人家作怪災。

鳥名。《山海經》章莪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靑質而白喙,名曰畢方。

與彃同。《歸藏鄭母經》昔者羿善射,畢十日果畢之。

與縪同。《儀禮·覲禮》冠六升外畢。《註》外畢者,冠前後屈而出縫於武也。《疏》外畢者,前後兩畢之末而向外攝之也。○按旣夕畢作縪。

與韠同。《荀子·正論篇》共艾畢。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