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犹闇窒

出自:明代·曹于汴《会友有谈归赋寄》

拼音:[dà,dài,tài][dào][yóu][àn][zhì]

平仄:仄仄平仄仄

弧矢怀四方,安能事一室。
万厦庇士寒,冻死亦不恤。
有弟贫且耕,予咎弟何失。
有妻病且愦,月老系之匹。
我忧年踰强,大道犹闇窒
我忧民木苏,烽烟方急疾。
吁嗟忧何为,采菊酬秋日。
不见鬓边丝,那能再如漆。

查看原文

注释

【大道】1.宽阔的道路。 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 4.指自然法则。 5.谓成仙之道。 6.泛指很高的道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大】

大【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汏。小之對。《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初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註》日初明,擊鼓徵召學士,使早至也。

徧也。《禮·郊特牲》大報天而主日。

肥美也。《儀禮·公食大夫禮》士羞,庶羞皆有大,贊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賓。《註》大,以肥美者特爲臠,所以祭也。

過也。《戰國策》無大大王。

長也。《爾雅·釋器》珪大尺二寸謂之玠。《疏》大,長也。

都大,官名。宋制有兩都大,一提舉茶馬,一提點坑冶鑄錢與提序官。

措大,士也。《書·言故事》窮措大,眼孔小,與錢十萬貫,塞破屋子矣。

唐大,弓名,見《周禮·夏官》。

四大,地、水、火、風也,見《梵書·圓覺經》。

姓大。廷氏之後,見《風俗通》。

《集韻》《韻會》《正韻》音泰。

《廣韻》《集韻》《韻會》唐佐切,音䭾。《杜甫·天狗賦》不愛力以許人兮,能絕目以爲大。

《集韻》《韻會》《正韻》吐臥切,音拕。猛也,甚也。《禮·童子不衣裘裳註》鄭康成爲大溫也。徐邈大音唾。

叶徒計切,音第。《詩·大雅》戎雖小子,而式弘大,叶厲泄愒敗。《正字通》楊愼曰:大無音一駕切者,韻書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駕切之音。《說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達切,經史大太泰通。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犹】

犹【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闇】

闇【戌集上】【門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烏紺切《正韻》胡紺切,音暗。《說文》閉門也。

《廣韻》冥也。《玉篇》幽也。《易·蒙卦疏》蒙者微昧闇弱之名,物旣蒙昧,惟願亨通,但闇者求明,明者不諮於闇,故云童蒙求我也。《禮·曲禮》孝子不服闇。《註》闇,冥也。不於闇冥之中從事。《書·大禹謨·蠢兹有苗昏迷不恭傳》昏,闇也。

《博雅》闇,夜也。《禮·祭義》夏后氏祭其闇。《註》闇,昏時也。《公羊傳·莊二十五年》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爲闇恐人犯之,故營之。《註》爲天闇冥,恐人犯歷之,故營之。

《周禮·春官·眂祲》掌十輝之灋,以觀妖祥,辨吉凶,五曰闇。《註》闇,日月食也。

不明也。《莊子·齊物論》我與若不能相知也,則人固受其黮闇。《註》黮闇,不明貌。

蟲名。《博雅》闇,蜩也。

《集韻》《韻會》《正韻》鄔感切,音晻。隱晦貌。《禮·中庸》闇然而日章。《釋文》闇,於感反。

《集韻》乙減切,音黯。隱暗也。

《五音集韻》於錦切,音㱃。大水至也。

《集韻》《韻會》於金切,音音。默也。

烏南反。《儀禮·喪服·旣虞翦屛柱楣疏》闇謂廬也。廬有梁者,所謂柱楣也。《釋文》闇,烏南反。

【窒】

窒【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陟栗切,音挃。《說文》塞也。《易·訟卦》有孚窒。《詩·豳風》穹窒熏䑕。《爾雅·釋言》窒,塞也。《疏》謂堙塞。

《爾雅·釋天》月在庚曰窒。

《揚子·方言》劒削,自河而北,燕趙之閒謂之窒。

《廣雅》窒,滿也。

《廣韻》《集韻》《韻會》丁結切,音櫍。

《集韻》乃結切,音涅。義同。

《集韻》徒結切,音姪。實也。一曰寢門冢前闕,皆謂之窒皇。《左傳·宣十四年》投袂而起,屨及于窒皇。《註》窒皇,寢門闕。

借作室。《漢·韓敕後》庫窒中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