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霭房栊玳瑁梁

出自:清代·张廷寿《独不见》

拼音:[yǎn][ǎi][fáng][lóng][dài][mào][liá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罨霭房栊玳瑁梁,春风拂槛自然香。
盈盈小试眉边绿,淡淡轻匀额上黄。
宝鼎烟凝才卓午,水晶帘捲忽斜阳。
如何相思独不见,使妾泪下沾衣裳。

查看原文

注释

【房栊】1.亦作"房笼"。 2.窗棂。 3.泛指房屋。
【玳瑁】脊椎动物,爬行纲,海龟科。一般长约06米,大者可达16米。头顶有两对前额鳞,上颌钩曲。背面的角质板覆瓦状排列,表面光滑,具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四肢呈鳍足状。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性强暴,以鱼、软体动物、海藻为食。产于黄海、南海、东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卵可食;角质板可制眼镜框或装饰品;甲片可入药。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罨】

罨【未集中】【网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於檢切《集韻》《韻會》衣檢切,音奄。《說文》罕也。《玉篇》以罔魚也。《左思·蜀都賦》罨翡翠。

《廣韻》烏合切《集韻》《韻會》《正韻》遏合切,音姶。罔也。

《張泌詩》罨岸春濤打船尾。

溪名。長興有罨畫溪。

《廣韻》於業切《集韻》又業切,淹入聲。義同。

【霭】

靄【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蓋切,音藹。《說文》雲貌。从雨,謁省聲。《集韻》或作䨠。

《韻會》雲集貌。

《韻會》《正韻》依亥切,音欸。義同。

《韻會》氛也。

《廣韻》於葛切《集韻》《韻會》《正韻》阿葛切,音遏。義同。

【房】

房【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方切,音防。《說文》室在旁也。

東南宿名。《爾雅·釋天》天駟房也。《禮·月令》十月日在房。《尙書運期授》所謂房四表之道。

州名。春秋時房渚,秦爲房陵郡,唐武德時改爲房州。

姓。舜封堯子爲房邑侯,子陵以父封爲氏。

俎名。《詩·魯頌》籩豆大房。《註》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箭室也。《左傳·宣十二年》知莊子每射抽矢菆,納諸㕑子之房。

《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光切,音傍。《廣韻》阿房,秦宮名。

《韻補》叶符風切,音馮。《道藏·中嶽仙人謌》徘徊元嶽顚,翻焉御飛龍。齊騰八紘外,翺翔閶闔房。

【栊】

櫳【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6画

《唐韻》盧紅切《集韻》《韻會》盧東切《正韻》盧容切,音籠。《說文》檻也。《唐韻》養獸所。

【玳】

玳【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待戴切,音代。瑇瑁也。《玉篇》俗以瑇瑁作玳瑁。《異物志》如龜,生南海。大者如蘧篨,背上有鱗,鱗大如扇,有文章。將作器,則煮其鱗,如柔皮。《漢·鐃歌》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范雲贈張謖詩》儐從皆珠玳。

【瑁】

瑁【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㺺。《說文》諸侯執圭朝天子,天子執玉以冒之。似犂冠。《徐曰》冒,上有物冒之也。犂冠,卽犂鑱也。今字書作犂錧,音義同。《正字通》禮,諸侯卽位,天子賜以命圭,圭上邪銳,瑁方四寸。其下亦邪刻之,闊狹長短如圭頭。諸侯執圭來朝,天子以瑁之刻處,冒彼圭頭,以齊瑞信,猶今之合符然。

通作冒。《周禮·冬官考工記》天子執冒四寸。《註》名玉曰冒,言德能覆蓋天下也。四寸者,以尊接,小爲貴也。

《廣韻》《集韻》莫代切,音䆀。義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莫佩切,音妹。瑇瑁,龜屬。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異物志》生南海,大者如籧篨,背上有鱗,鱗大如扇,有文章,將作器,則煮其鱗,如柔皮。應劭曰:雄曰瑇瑁,雌曰觜蠵。《史記·司馬相如傳》瑇瑁鱉黿。《註》似觜觿,甲有文,出南海,可以飾器物。《漢·鐃歌》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

《廣韻》莫沃切《集韻》謨沃切,音媢。義同。《韻會》或作蝐。亦作冒。

【梁】

梁【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良。《說文》水橋也。《禮·月令》孟冬謹關梁。《詩·大雅》造舟爲梁。《爾雅·釋地》梁莫大于溴梁。

石絕水爲梁。《詩·衞風》在彼淇梁。《禮·王制》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

魚梁,水堰也。堰水爲關空,承之以笱,以捕魚。梁之曲者曰罶。《詩·齊風》敝笱在梁。《小雅》胡逝我梁。

《爾雅·釋地》隄謂之梁。

屋脊柱曰棟,負棟曰梁。《爾雅·釋宮》楣謂之梁。

冠梁,冠上橫脊也。《漢大官令》冠兩梁。

陸梁。《揚雄·甘泉賦》帶干將而秉玉戚兮,飛蒙茸而走陸梁。《註》陸梁,亂走貌。

跳梁。《莊子·逍遙遊》貍狌東西跳梁,中于機辟。

彊梁。《金人銘》彊梁者不得其死。《後漢·禮儀志》神名,能食鬼。

大梁,西方之宿。《爾雅·釋天》大梁,昴也。

州名。《書·禹貢》華陽黑水惟梁州。

國名。周平王封少子康于夏陽,是謂梁伯。

大梁,地名。《史記》魏惠王徙治大梁。

山名。《詩·大雅》奕奕梁山。

呂梁,水名。《莊子·達生篇》孔子觀于呂梁。

都梁,香草名,澤蘭也。《荆州記》都梁山下生蘭草,因以爲名。

姓。《廣韻》出安定、天水、河南三望。周梁鱣,漢梁鴻。複姓,梁丘、梁由。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