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谟岂止思书绅

出自:清代·翁方刚《四库全书第一部缮录告成正月廿一日奉贮于文渊阁臣以校理与观陈设敬歌以纪》

拼音:[diǎn][mó][qǐ,kǎi][zhǐ][sī,sāi][shū][shēn]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

《四库》四部编摩新,十年秘帙承丝纶。
特开高阁仿天一,文渊文源溯与津。
仲春上日御经幄,赐茗阁下优儒臣。
文华主敬相次北,方池汇鉴渊写神。
岧岧阁影矗云汉,万椟栉比罗青旻。
去冬缮书初报蒇,雪晴春仲前一旬。
铜乌风定下照水,金戺日丽无纤尘。
帘卷栏回静如镜,签排帛拭光流银。
琅函镌目贮之椟,册以椟计参差匀。
三万六千括象数,二十八舍环星辰。
内以经部外子史,经纬表里齐衡钧。
芸香宝气近帝座,四壁彝训敷言申。
义文字画即河洛,范畴锡福于下民。
线装黄袱珍重捧,字字伦叙纲纪陈。
鱼鲁常教忆扫叶,典谟岂止思书绅
臣自去冬忝再入,屈指癸岁交庚辛。
阁旁小松昔新植,已复茂绿承温仁。
冉冉红云傍檐宿,??好鸟来喧晨。
但给扫除亦荣幸,何况登阁绸书人。
徘徊直房过亭午,红墙柳拂波粼粼。

查看原文

注释

【典谟】1.《尚书》中《尧典》﹑《舜典》﹑和《大禹谟》﹑《皋陶谟》等篇的并称。 2.指经典;法言。 3.指《尚书》。
【岂止】犹何止。
【书绅】把要牢记的话写在绅带上。后亦称牢记他人的话为书绅。语本《论语.卫灵公》:"子张书诸绅。"邢昺疏:"绅﹐大带也。子张以孔子之言书之绅带﹐意其佩服无忽忘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典】

典【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掌建邦之三典。《疏》常經卽是法式。

《周語》召公曰:瞽獻典。《註》典,樂典也。

典守,猶主也。《周禮·春官》典同。《又》典瑞。《戰國策》我典主東地。《註》典猶職典也。

姓。《魏志》有典韋。

《集韻》《韻會》《正韻》徒典切,音殄。《正韻》堅潤貌。《周禮·冬官考工記》是故輈欲頎典。《註》頎讀爲懇。典,堅韌貌。《韻會》一曰車轅束。

【谟】

謨【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天下之謨。

《爾雅·釋詁》僞也。《註》謀而不忠。

無也。《南唐書·黨與傳》越人謨信,未可速攻。《註》謨信,無信也。閩人語音。

《集韻》《韻會》莫故切,模去聲。《前漢·敘傳》漢之宗廟,叔孫是謨。革自孝元,諸儒變度。謨,音慕。

《集韻》《類篇》末各切,音莫。亦謨也。《前漢·班固·幽通賦》謨先聖之大繇。師古讀。

叶滿補切,音姥。見《蔡邕·胡廣銘》。《集韻》或作謩。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止】

止【辰集下】【止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諸市切,音芷。《說文》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徐曰》初生根幹也。

《廣韻》停也,足也。《易·艮卦》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靜也。《禮·玉藻》口容止。《註》不妄動也。《莊子·德充符》人莫鑒於流水,而鑒於止水,唯止能止衆止。

已也,息也。《論語》止吾止也。《史記·酷吏傳》寇盜不爲衰止。

居也。《詩·大雅》乃慰乃止。

《商頌》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心之所安爲止。《書·益稷》安汝止。《孔傳》言當先安好惡所止。《正義》曰:止謂心之所止。《大學》云:爲人君止於仁,爲人臣止於敬,好惡所止,謂此類也。

朱子曰:止者,必至於是而不遷之謂。

留也。《論語》止子路宿。《孟子》可以止而止。

行師營曰止,暫待曰次。

凡戰而被獲曰止。《左傳·隱十一年》公與鄭人戰於狐壤,止焉。《杜註》內諱獲,故言止。

《僖十五年》輅秦伯將止之。

容止。《詩·鄘風》人而無止。《箋》止,容止。無止則無禮節也。《孝經·聖治章》容止可觀。

舉止。《齊書·張欣泰傳》欣泰著鹿皮冠衲衣。世祖曰:將家兒何敢作此舉止。

俗謂德行曰行止。《外史檮杌》鄭奕敎子《文選》。其兄曰:莫學沈、謝嘲風弄月,汙人行止。

樂器。《爾雅·釋樂》所以鼓柷謂之止。《註》止者,其椎名也。《書·益稷》合止柷敔。《鄭註》柷,狀如漆桶,中有椎,合之者,投椎於其中而撞之。

鳥集亦曰止。《詩·小雅》載飛載止。

三止,三禮也。《班固·幽通賦》嬴取威於百儀兮,姜本支乎三止。《註》謂齊之先伯夷典三禮也。

語辭。《詩·周頌》百室盈止,婦子寧止。

首止,衞地名。在陳留襄邑。《春秋·僖五年》齊侯會王世子于首止。

與趾同。《儀禮·士昏禮》皆有枕北止。《鄭註》止,足也。古文止作趾。《山海經》韓流麟身,渠股豚止。《郭註》止,足也。《前漢·郊祀歌》獲白麟,爰五止。《師古註》止,足也。時白麟足有五蹄。

【思】

思【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恖音司。《說文》睿也。《書·洪範》思曰睿。《六書總要》念也,慮也,繹理爲思。

願也。《詩·大雅》思皇多士。《箋》願也。《正義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願也。

語巳辭。《詩·周南》不可泳思。

《大雅》神之格思。

語起辭。《詩·大雅》思齊太任。

《魯頌》思樂泮水。

《諡法》謀慮不愆曰思。

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水得名。

姓。以諡爲氏,明有思志道。

《廣韻》《集韻》《類篇》《韻會》相吏切,音四。《揚雄·甘泉賦》儲精垂思。

悲也。《詩·小雅》䑕思泣血。《註》思,去聲,䑕思,哀以思。言悲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註》道德純備謂之思。《音義》思,息嗣反。

如字。

叶相居切,音須。《徐幹·室思詩》妾身雖在遠,豈違君須臾。旣厚不中薄,想君時見思。

叶桑才切,音腮。多鬚貌。《左傳·宣二年》宋城者謳曰: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念也。《易·咸卦》憧憧往來,朋從爾思。《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說文》从心囟聲。囟頂門骨空,自囟至心,如絲相貫不絕。

【书】

書【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著也。从聿从者。隷省作書。《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註》書,六書之品。

《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書有六體。《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釋名》書,庶也。紀庶物也。

《詩·小雅》畏此書。

《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於鼎。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按卽書牘也。

《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註》書,謂詔書也。

官名。《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绅】

紳【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失人切《集韻》《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大帶也。《禮·內則》冠緌纓端,韠紳縉笏。《註》紳,大帶,所以自紳約也。《論語》子張書諸紳。《疏》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爲飾,謂之紳。

《博雅》紳,束也。

《韻補》叶尸連切《韓愈·謝自然詩》奈何不自信,反欲從物遷。感傷遂成詠,昧者宜書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