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常蹉跎

出自:元代·吴师道《梦先大父有感》

拼音:[zhì][yuàn][cháng][cuō][tuó]

平仄:仄仄平平平

死别一纪馀,故迹随流波。
哀端在肠臆,惨若婴沉痾。
昨梦临我前,俨服冠峨峨。
手持一卷书,授我仍长哦。
觉来惊且悲,庭树酸风多。
悻恍送归魂,冉冉荒山阿。
永怀钟爱心,生死耿不磨。
保躬蹈前训,没世期无他。
奈何人事乖,志愿常蹉跎
平生素无泪,此夕如倾河!

查看原文

注释

【志愿】1.志向和愿望:这是我一生的志愿|使祖国繁荣富强,是我们几代人的共同志愿。 2.有志于并情愿;自愿:志愿军|志愿救护队|我志愿当一名教师。
【蹉跎】1.亦作"蹉"。 2.失足。 3.失时。 4.衰退。 5.失意;虚度光阴。 6.参差不齐貌。 7.阻挠。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志】

志【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愿】

愿【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魚怨切《集韻》《韻會》《正韻》虞怨切,音願。《說文》謹也。

愨也,善也。《書·臯陶謨》愿而恭。

與原通。《論語》鄕原,德之賊也。《朱傳》原,與愿同。

《集韻》愚袁切,音元。《周禮·秋官·大司》上愿糾暴。劉昌宗讀。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蹉】

蹉【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七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倉何切,音磋。《說文》蹉跎,失時也。《註》徐鉉曰:按經史通作差池,此亦後人所加。詳跎字註。

《廣韻》蹉,跌也。

《張華·輕薄篇》孟公結重關,賓客不得蹉。《註》蹉,過也。

《集韻》叉宜切,音差。義同。

【跎】

跎【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說文》蹉跎也。《晉書·周處傳》人吳尋二陸,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楚辭·九懷》驥垂兩耳兮中坂蹉跎。《註》蹉跎,失足。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