讹刊尽矩矱

出自:元代·丁复《送蒙古学正朱伯新》

拼音:[é][kān][jìn,jǐn][jǔ][yuē]

平仄:平平仄仄平

国朝右字学,海字同书文。
涣涣播纶綍,皇皇树典坟。
玉堂列高署,金闺集名群。
炳蔚出豹雾,杂沓从龙云。
骎骎隮上爵,班班著奇勋。
朱君海邦彦,贰教秦淮濆。
讹刊尽矩矱,译辨剧毫分。
民务每□□,使轺亦屡勤。
将命在不辱,治丝贵无棼。
驰驱易险远,剸割轻纷纭。
寘之州郡间,讵能案牍殷。
况近风纪崇,兼有霜雪闻。
长兄已腾誉,次公亦扬芬。
雁行在霄汉,鹤发感榆枌。
倚门念切切,谒府语云云。
戍瓜已过期,行李不待曛。
为友谅兹久,饮醇方自醺。
执手遽将别,中心第如焚。
醑我金陵酒,采彼青渚芹。
彼芹既芳洁,我酒复氤氲。
与子共斟酌,用尔达慇勤。
予生同里闬,独学愧河汾。
少小强解事,动辄期致君。
道源穷夕汲,艺圃肆朝耘。
应将延郭隗,不愿学终军。
累累一韦布,溷溷众膻军。
区区阻墀闼,汨汨走埃氛。
御史才见举,相臣势方薰。
不视禁内草,空愧箧中芸。
况复正端委,奄忽就锯釿。
玄紞须在冠,黄缣不为裙。
翩然转云梦,谢彼雨雪雰。
萍浮乃楚实,桃夭遂周蕡。
潦倒岁兹履,垢秽日自帉。
秋蒲感衰质,冻梨悲积纹。
战兢怀俯仰,黾勉践穹垠。
乡评抱素誉,尘拜望朱幩。
不知饰簠簋,方期聘玄纁。
哀号疲鸿雁,噆食毒虻蚊。
肤及且竟髓,宵念每达昕。
永愿来麟凤,长当友糜麇。

查看原文

注释

【矩矱】〈书〉规矩;法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讹】

訛【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五禾切《集韻》《韻會》《正韻》吾禾切,作譌言。

《爾雅·釋詁》言也。《註》世以妖言爲訛。《前漢·翟方進傳》民人訛謠。《吳志·孫皓傳》妖訛橫興。

《爾雅·釋言》化也。《書·堯典》平秩南訛。《傳》訛,化也。《史記·五帝紀》作南譌。《索隱》作南爲,謂所當爲之事也。《讀書通》又通作僞。《前漢·王莽傳》毎縣則薅,以勸南僞。《師古註》僞,讀曰訛。化也。

《爾雅·釋詁》動也。《詩·小雅》或寢或訛。《傳》訛,動也。《韓詩》作譌。覺也。

《集韻》通作吪。《詩·王風》尚寐無吪。《傳》吪,亦動也。本亦作訛。

獸名。《神異經》西南荒中出訛獸,狀若兔,人面,能言,常欺人,言東而西,言惡而善。肉美,食之言不眞。一名誕。

蛇名。《埤雅》恩平郡譜,蛇謂之訛。

火名。《柳宗元·述舊言懷詩》訛火亟生煆。《註》野火也。《山海經》作譌火。

姓。《唐書·南蠻傳》巂州新安城旁有六姓蠻,三曰訛蠻。《宋史·眞宗紀》夏國監軍訛勃囉。

《集韻》牛何切,音莪。亦動也。

【刊】

刊【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看平聲。《說文》剟也,从刀干聲。《廣韻》削也。

斫也。《周禮·秋官·柞氏》夏日至,令刊陽木而火之。《註》謂斫去次地之皮。

通栞。《前漢·地理志》隨山栞木。《註》師古曰:栞,古刋字。斫其木也。

《韻補》叶丘虔切,音愆。《曹子建·怨歌行》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叶古案切,音旰。《揚雄·酈商銘》橫恥愧景,刎頸自獻。金紫褒表,萬世不刋。章樵讀。

刻也。《晉書·孫綽傳》必須綽爲》刋玄石以表德。《字彙》楊愼曰:劉歆答揚雄,懸諸日月不刋之書,言不可削除也。今俗誤作刻梓之用。各處鄕試序多云:刊其文之佳者若干篇。張睿甫曰:刋字亦可用。刋其字外之餘木,而後字成,故刻字謂之刋,猶遷官而謂之除也。

【尽】

尽【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正字通》俗盡字,詳皿部盡字註。(盡)《唐韻》《正韻》慈忍切《集韻》《韻會》在忍切,秦上聲。《說文》器中空也。《小爾雅》止也。《玉篇》終也。《廣韻》竭也。《集韻》悉也。《易·繫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左傳·哀元年》去惡莫如盡。《穀梁傳·定十年》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禮·曲禮》君子不盡人之歡。《中庸》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史記·禮書》明者,禮之盡也。《荀子·正名篇》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註》適可而止也。

《韓鄂歲華紀麗》大酺小盡。《註》月三十日爲大盡,二十九日爲小盡。

姓。見《萬姓統譜》。

《唐韻》《正韻》卽忍切《集韻》《韻會》子忍切,盡矣。

《韻會》皆也。《左傳·昭二年》韓宣子曰:周禮盡在魯矣。

《類篇》任也。《增韻》縱令也。《左傳·文十四年》公子商人,盡其家貸於公。《禮·曲禮》虛坐盡後,食坐盡前。俗作儘。

盡盡,極視盡物之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學者之嵬盡盡然,盱盱然。

《韻會》徐刃切《正韻》齊進切,秦去聲。亦竭也。《周語》齊國佐其語盡。《註》盡其心意,善惡褒貶,無所諱也。《世說新語》可以累心處都盡。《註》盡,猶空也。

【矩】

矩【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俱雨切《集韻》《韻會》果羽切,音踽。正方之則也。《爾雅·釋詁》常也。《疏》度方有常也。《玉篇》圓曰規,方曰矩。《禮·經解》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前漢·律歷志》矩者,所以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管子·輕重已篇》心生規,規生矩,矩生方。

《爾雅·釋詁》法也。《論語》不踰矩。《前漢·敘傳》濞之受吳,疆土踰矩。《註》矩,法制也。

《增韻》儀也,廉隅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輸人》凡斬轂之道,必矩其隂陽。《註》矩,謂刻識之也。

《揚子·太經》天道成規,地道成矩,規動周營,矩靜安物。《陸倕石闕銘》製模下矩。《註》地也。

《周算經》智出於句,句出於矩。《註》矩,謂之表,表不移亦爲句,爲句將正,故曰句出於矩焉。

規矩,戎名。《汲冢周書》規矩以麟者,獸也。

通作萭。《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爲輪,可規可萭。

通作句。《莊子·田子方》履句屨者知地形。《說文》本作巨,从工,象手持之形。重文作榘,从木矢。矢者,其中正也。《六書正譌》巨从工,中象方形,亦會意。

【矱】

矱【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集韻》《韻會》鬱縛切,音雘。與彠同。度也。《屈原·離騷》求榘矱之所同。《後漢·崔駰傳》協準矱之貞度。《註》準,繩也。矱,尺也。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