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世簪缨真烜赫

出自:宋代·王十朋《郑丞生日 其一》

拼音:[yì][shì][zān][yīng][zhēn][xuǎn][hè]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九日人间气象新,郑公家诞少康成。
玉山肌骨侵人瑩,秋水精神照坐明。
奕世簪缨真烜赫,冲天头角正峥嵘。
愿公此日身长健,醉把茱萸泛寿觥。

查看原文

注释

【奕世】累世;世代:奕世载德|奕世相传|子孙奕世|奕世受恩。
【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比喻显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奕】

奕【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大也。《詩·大雅》奕奕梁山,維禹甸之。

次序也。《詩·商頌》萬舞有奕。

美也。《詩·魯頌》新廟奕奕。《揚子·方言》奕僷,容也。自關以西,凡美容謂之奕,或謂之僷。

《爾雅·釋訓》奕奕,憂也。《詩·小雅》未見君子,憂心奕奕。

《增韻》奕葉,累世也。舄奕,蟬聮不絕也。《班固·典引》發祥流慶,舄奕乎千載。

圍碁曰奕。奕者,落奕之義。《孟子》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

遊奕,神名。《翰府名談》堯咨泊三山磯,有叟曰:午日午後,舟行必覆。堯咨聽其言,是日行舟者盡溺。復見前叟,曰:某江之遊奕將也。公位極人臣,故奉告。

《雲笈七籤》四梵天元始曰常融天,玉降天,梵度天,賈奕天。《註》賈奕,酉陽雜俎作覆奕。

《韻補》叶於略切,音約。《詩·小雅》憂心奕奕。叶上柏下懌,柏音博,懌音藥。○按《說文》奕在亣部,从大,《六書統》攺大作廾,《字彙》分見,自應以《說文》爲正。弈、。

【世】

世【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卋《廣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勢。代也。《詩·大雅》本支百世。

《論語》必世而後仁。《註》三十年爲一世。《左傳·宣三年》王孫滿曰: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維摩經》大千世界。《註》世謂同居天地之閒,界謂各有彼此之別。

姓。《風俗通》秦大夫世鈞。

與生同。《列子·天瑞篇》亦如人自世之老,皮膚爪髮,隨世隨落。《註》世與生同。

《韻補》叶私列切,音薛。《詩·大雅》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叶上撥。撥音撇。《晉書·樂志》匡時拯俗,休功蓋世。宇宙旣康,九有有截。《集韻》書作。

【簪】

簪【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兂音㻸。首筓也。《釋名》簪,兓也,連冠于髮也。

也,因形名之也。

《廣韻》作含切《集韻》《韻會》《正韻》祖含切,音鐕。義同。

疾也。《易·豫卦》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疏》簪,疾也。以信待之,則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前漢·百官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裊。《註》師古曰:以組帶馬曰裊。簪裊者,言飾此馬也。

《集韻》子感切,音昝。《易》朋盍簪。王肅讀。

徂官切。《易》朋盍簪。李鼎祚曰:簪舊讀作攢。《集韻》或作、篸。

【缨】

纓【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23画部外筆画:17画

《廣韻》於盈切《集韻》渠成切,音嬰。《正韻》於京切,音英。《說文》冠系也。《釋名》纓,頸也,自上而繫於頸也。《禮·曲禮》女子許嫁纓。

《玉藻》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

《儀禮·旣夕》薦馬纓三就。《註》今馬鞅。《周禮·春官·巾車》鍚樊纓。《註》纓,當胷,削革爲之也。

《左傳·桓二年》鞶厲游纓。《註》纓在馬膺首如索帬。

《集韻》於正切,音郢。義同。

【真】

真【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同眞。俗字。(眞)〔古文〕《唐韻》側鄰切《集韻》《韻會》《正韻》之人

【烜】

烜【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况晚切《集韻》火遠切《正韻》况遠切,音咺。《易·說卦》日以烜之。《疏》烜,乾也。

《玉篇》火盛貌。

《廣韻》光明也。

《韻會》《正韻》引《詩》:赫兮咺兮。◎按《詩·衞風》本作咺。釋文韓詩作宣。《禮·中庸》引《詩》作喧。無作烜者。

《廣韻》許委切《集韻》《韻會》《正韻》虎委切,音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烜,火也。讀如衞侯燬之燬。〇按《說文》爟或从亘作烜,古玩切。《集韻》《類篇》《正韻》仍之。《正字通》云:周禮夏官司爟與秋官司烜所掌不同,音切亦異。烜非爟字重文。《說文》合爲一誤。今《廣韻》二十九換止收爟字,無烜字。《集韻》《類篇》《正韻》俱仍《說文》之誤也。

《易·說卦》日以烜之。《陸德明·音義》况晚反,又香元反。

【赫】

赫【酉集中】【赤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格切《集韻》《韻會》郝格切,音煂。《說文》火赤貌。《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傳》赫,赤貌。

《詩·大雅》王赫斯怒。《箋》赫,怒意。

《詩·大雅》赫赫炎炎。《傳》赫赫,旱氣也。

《詩·大雅》赫赫明明。《傳》赫赫然盛也。

《屈原·離騷》陟陞皇之赫戲兮。《註》赫戲,光明貌。

《小爾雅》赫,顯也。《前漢·忠傳》使者所過,威權翕赫。《張九齡詩》兹邦稱貴近,與世常重赫。

《李白詩》烜赫耀旌旗。

《廣韻》赫,發也。

姓。

赫連氏,複姓。

《集韻》虛訝切,音罅。與嚇同。《詩·大雅》反予來赫。《傳》赫,炙也。《箋》口距人謂之赫。《釋文》毛許白反,鄭許嫁反。莊子所云以梁國嚇我是也。

《韻會》施隻切,音釋。《爾雅·釋訓》赫赫,迅也。《釋文》赫音釋。

《前漢·孝成趙皇后傳》赫嗁書。《註》鄧展曰:赫音兄弟鬩牆之鬩。應劭曰。赫蹏,薄小紙。晉灼曰:今謂薄小物曰鬩蹏。《類篇》或作爀。亦作䓇、焃。

《韻補》叶鬩各切。《荀勗大會行禮歌》明明天子,臨下有赫。來格祈祈,邦家是若。《正字通》火炙、日暴皆曰赫。《說文》專訓火赤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