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听姑恶声

出自:宋代·陆游《夏夜舟中闻水鸟声甚哀若曰姑恶感而作诗》

拼音:[jūn][tīng][gū][è,wù,ě,wū][shēng]

平仄:平平平平平

女生藏深闺,未省窥墙藩。
上车移所天,父母为它门。
妾身虽甚愚,亦知君姑尊。
下床头鸡鸣,梳髻著襦裙。
堂上奉洒扫,厨中具盘餐,青青摘葵苋,恨不美熊蹯。
姑色少不怡,衣袂湿泪痕。
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
此志竟蹉跎,薄命来谗言。
放弃不敢怨,所悲孤大恩。
古路傍陂泽,微雨鬼火昏。
君听姑恶声,无乃遣妇魂。

查看原文

注释

【姑恶】鸟名。叫声似"姑恶",故名。也叫"苦恶鸟"﹑"白胸秧鸟"。
【恶声】1.谩骂的话;坏话:~对骂。 2.〈书〉坏名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君】

君【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姑】

姑【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古胡切《集韻》《韻會》《正韻》攻乎切,妹曰王姑。《詩·邶風》問我諸姑。

婦謂夫之女妹曰小姑。《新婦詩》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禮·檀弓》細人之愛人以姑息。《註》姑,且也。息,休也。○按尸子曰:紂棄黎老之言,用姑息之語。註:姑,婦女也。息,小兒也。

且也。《書·酒誥》姑惟敎之。

星名。《歲時記》黃姑牽牛星,一曰河鼓也。

國名。《左傳·昭九年》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杜預註曰樂安博昌縣北有蒲姑城。

《尚書序》周公告召公,作將蒲姑。

有亳姑,亡。

山名。麻姑,在建昌南城縣西南。道書,三十六洞天之一,顏眞卿有麻姑壇記。李覯有麻姑山賦。

從姑山,在縣東南,以山次于麻姑因名。

姓。姑浮,越大夫。

作姑,邪道所出也。《後漢·王莽》傳》三萬餘人南出棗街作姑。

三姑,三尸也。《酉陽雜俎》人有三尸,上尸淸姑,中尸白姑,下尸血姑。

祀姑,幡名。《吳語》吳王與晉爭長,乃戒夜中官師擁鐸建祀姑。

金僕姑,矢名。《左傳·莊十一年》公以金僕姑射南宮長萬。

䑕姑,牡丹名。見《本草綱目》。

【恶】

惡【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亞《唐韻》烏各切《集韻》《韻會》遏鄂切《正韻》遏各切,音堊。《廣韻》不善也。从心亞聲。《通論》有心而惡謂之惡,無心而惡謂之過。

醜陋也。《書·洪範》六極,五曰惡。《傳》醜陋也。《五行傳》貌不恭之罰也。

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築氏》敝盡而無惡。《註》雖至敝盡,無瑕惡也。

粗也。《史記·項羽本紀》以惡食食項王使者。謂粗飯也。

年凶曰歲惡。

器物不良曰苦惡。

糞穢也。《前漢·昌邑王傳》如是靑蠅惡矣。《師古曰》惡卽矢也。越王句踐爲吳王嘗惡。

多所不可曰性惡。《後漢·華陀傳》爲人性惡難得意。

《廣韻》烏路切《集韻》《韻會》《正韻》烏故切,汙去聲。憎也,疾也。《左傳·隱三年》周鄭交惡。《註》兩相疾惡也。

忌也。《禮·王制》奉諱惡。《註》奉謂進也,諱謂先生之名,惡謂子卯忌日,謂奉進於王,以所諱所惡也。

恥也。《孟子》羞惡之心。

《廣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韻會》汪烏切,音汙。安也,何也。《論語》惡乎成名。《孟子》居惡在。

歎辭。《孟子》惡,是何言也。

與滹同。《禮·禮器》晉人將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惡池。《古今字考》惡同滹,池同沱,卽滹沱河也。古但作亞,加心作惡。加言作䛩,轉註。因各轉聲成亞,惡,䛩三文。《集韻》䛩卽惡也。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