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怒一呼

出自:宋代·严羽《庚寅纪乱》

拼音:[jiāng,jiàng][jūn][nù][yī][hū]

平仄:平平仄平平

承平盗贼起,丧乱降自天。
荼毒恣两道,兵戈浩相缠。
此邦祸最酷,贱子忍具言。
朝廷讨乱初,谁任主将权。
辎重道閒来,隐隐何阗阗。
殿前尽貔虎,所向当无坚。
组练照川明,戈戟耀日鲜。
父老当时言,此贼不容吞。
军兴法律在,进退非得专。
奈何忽舍去,屯垒随之迁。
留兵不五百,当贼逾数千。
英英胡将军,策马奋独先。
出入突且击,势绝飘风旋。
杀贼不知数,尸骸相叠穿。
谁谓散复来,其徒奈实繁。
须臾塞城郭,合沓迷妖氛。
将军怒一呼,誓死报国恩。
拔剑复入阵,鼓声俄不闻。
哀哉失壮士,白日为之昏。
嗟彼城中人,欲生无由缘。
连头受屠戮,赤族罹祸冤。
妻孥悉驱虏,道路号相牵。
或有小失意,性命无由全。
言语方出口,腰领已不连。
婉婉闺中女,未尝窥户边。
白刃斥之去,不许暂稽延。
回头顾父母,父母安敢怜。
所掠靡孑遗,囊担无虚肩。
衣冠困奴隶,怒骂仍笞鞭。
又有脱锋刃,多化为鱼鼋。
途穷势复迫,忽若忘重渊。
仓卒所传误,投身空弃捐。
婴儿或在抱,粉黛犹俨然。
沙碛腥人肠,衔啄集乌鸢。
呜呼彼苍天,念此胡罪愆。
比者因乱定,南归经旧廛。
岂徒人民非,莫辨陌与阡。
所见但荆棘,狐狸对我蹲。
坡陁流血地,靡靡生寒烟。
城头遇老翁,行泪为余论。
云贼破城时,贼初攻南门。
大军血战久,家得扶我奔。
所免有万计,皆我胡君恩。
不然尽鱼肉,遗黎何有焉。
语罢复呜咽,余亦涕泗涟。
军旅苦转输,饥馑仍荐臻。
疮痍莽未复,千里惟空村。
白骨不知谁,无人为招魂。
四郊实多此,仁者宜恻然。
近喜大告捷,所俘悉已还。
凶渠戮庙社,党类归之田。
当知釜中鱼,贷尔喘息悬。
胡为迭恃险,高垒犹山巅。
蛮獠本异性,土风来有年。
力屈势暂伏,乞降非恶悛。
胁从固罔治,群丑岂尽原。
反覆恐难料,安危仗诸贤。
此师不再举,乘时须勉旃。
国家刑罚在,庙算必不偏。
感时须发白,忧国空拳拳。

查看原文

注释

【将军】1.将 5.。 2.比喻给人出难题,使人为难:他当众将了我一军,要我表演舞蹈。将军(jiāng-) : 1.武官名。春秋时称统领军队之卿为将军。战国始正式定为武官名。汉时多冠以称号,如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等。隋唐时均置于大将军下,掌禁兵。唐至明,用以称武散官。清时有四类,一为宗室爵号,二为驻防各地之八旗最高长官,三为临时出征之统帅,四为正一品至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 2.军衔称号。详“将官”。
【一呼】1.一声呼唤。 2.一声怒吼。 3.一声号召。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将】

將【寅集上】【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漿。《說文》本將帥字。一曰有漸之辭。《蘇林曰》將,甫始之辭。《易·繫辭》是以君子將有爲也,將有行也。

《公羊傳·莊三十二年》君親無將,將而誅焉。《師古註》將有其意也。

抑然之辭。《楚辭·卜居》寧誅鋤草茆以力耕乎,將遊大人以成名乎。

且也。《詩·小雅》將安將樂。

《廣韻》養也。《詩·小雅》不遑將父。

助也。《史記·司馬相如傳》補過將美。

送也。《詩·召南》百兩將之。《邶風》之子于歸,遠于將之。

大也。《詩·小雅》亦孔之將。《商頌》我受命溥將。

承也,奉也,行也。《詩·商頌》湯孫之將。《書·胤征》今予以爾有衆,奉將天罰。《註》將,行也。

《增韻》賚也,持也,與偕也。《正韻》扶持也。《詩·小雅》無將大車。《左傳·莊二十一年》鄭伯將王,自圉門入。

進也。《詩·周頌》日就月將。

從也,隨也。《前漢·郊祀歌》九夷賔將。

《詩·小雅》鮮我方將。《註》壯也。

《楚辭·九辯》恐余壽之弗將。《註》長也。

《詩·大雅》在渭之將。《註》側也。

去也。《荀子·賦論篇》時幾將矣。《註》言時事已去,不可復也。

姓。後趙常山太守將容。

干將,古劒工。《張揖曰》韓王劒師名,今名劒曰干將。

《集韻》《正韻》千羊切《韻會》七羊切,音鏘。請也,幾願辭也。《詩·衛風》將子無怒。《小雅》將伯助予。

聲也。《詩·鄭風》佩玉將將。

嚴正貌。《詩·大雅》應門將將。

集也。《詩·周頌》磬筦將將。

《唐韻》卽諒切《韻會》《正韻》子諒切,音醬。《廣韻》將帥也。《增韻》將之也。《禮·記註》方氏曰:才足以將物而勝之之謂將,智足以帥物而先之之謂帥。

叶卽兩切,音獎。《詩·大雅》天不我將。叶下往。

【军】

軍【酉集下】【車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君。《玉篇》衆也。《周禮·地官》五師爲軍。《註》萬二千五百人。周制:天子六軍。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軍禮。《周禮·春官》大宗伯以軍禮平邦國。《註》謂威其不協僭差者。

師所駐曰軍。《左傳·桓六年》軍於瑕以待之。《戰國策》軍于邯鄲之郊。《註》屯也。

姓。冠軍侯之後,因氏。

《說文》軍,圜圉也。一曰軍,兵車也。

【怒】

怒【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曰苛,言相苛責也。

怒者,成之。

馬之肥壯,其氣憤盈曰怒。《後漢·第五倫傳》鮮車怒馬。

奮也。《莊子·逍遙遊》怒而飛。言大鵬奮起如怒也。

《外物篇》草木怒生。言乗陽氣奮出而不可遏也。

威怒也。《禮·曲禮》急繕其怒。《註》堅勁軍之威怒也。

虎怒則威。《後漢·賈彪傳》彪字偉節,兄弟三人,而彪最優。天下稱曰:賈氏三虎,偉節最怒。

怒,東方氣也。《史記·天官書》旬始狀如雄雞,其怒靑黑。《註》怒色靑也。

《玉篇》《廣韻》《正韻》奴古切《集韻》《韻會》暖五切,音弩。義同。

叶乃都切,音奴。《楚辭·九章》憍吾以其美好兮,覽余以其修姱。與余言而不信兮,蓋爲余而造怒。《顏師古·糾謬正俗曰》怒有二音,詩小雅君子如怒,大雅逢天僤怒,讀爲上聲。邶風逢彼之怒,小雅畏此譴怒,讀爲去聲。今山東河北人但知怒有去聲,不知有上聲,失其眞矣,蓋字有動靜音,人多不講,皆此類也,从心从弩省,怒若强弩之發,人怒則面目張起,凡怒當以心節之,故从心奴爲怒。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呼】

呼【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虍。《說文》外息也。《韻會》出息爲呼,入息爲吸。

《廣韻》喚也。

《集韻》嗚呼,歎辭。《書·五子之歌》嗚呼曷歸。

通作乎。《詩·大雅》於乎小子。

通作虖。《前漢·武帝紀》嗚虖何施而臻此與。亦作嘑。

姓。《廣韻》列仙傳有仙人呼子先,又複姓。《前漢·匈奴傳》呼衍氏。《註》師古曰:卽今鮮姓呼延者是也。

呼沱,水名。《戰國策》南有呼沱易水。

草名。《爾雅·釋草》蓫薚,馬尾。《疏》蔏,一名夜呼。

《集韻》虛交切,音虓。與詨同。吳人謂叫呼爲詨。或作嚆嘮。

《禮·檀弓》曾子聞之,瞿然曰呼。《註》呼,虛憊聲。《釋文》音虛,吹氣聲也。

《廣韻》《集韻》《正韻》荒故切,音戽。《廣韻》本作謼。號呼也。《詩·大雅》式號式呼。《釋文》呼,火胡反。

火故反。《禮·曲禮》城上不呼。《釋文》呼,火故反。

《集韻》許箇切,音。《左傳·文元年》江芉怒曰:呼役夫。《註》呼,發聲也。《釋文》呼,好賀反。

《集韻》虛訝切,音嚇。與罅同。裂也。詳缶部罅字註。

相关诗句
忧国空拳拳 感时须发白 庙算必不偏 国家刑罚在 乘时须勉旃 此师不再举 安危仗诸贤 反覆恐难料 群丑岂尽原 胁从固罔治 乞降非恶悛 力屈势暂伏 土风来有年 蛮獠本异性 高垒犹山巅 胡为迭恃险 贷尔喘息悬 当知釜中鱼 党类归之田 凶渠戮庙社 所俘悉已还 近喜大告捷 仁者宜恻然 四郊实多此 无人为招魂 白骨不知谁 千里惟空村 疮痍莽未复 饥馑仍荐臻 军旅苦转输 余亦涕泗涟 语罢复呜咽 遗黎何有焉 不然尽鱼肉 皆我胡君恩 所免有万计 家得扶我奔 大军血战久 贼初攻南门 云贼破城时 行泪为余论 城头遇老翁 靡靡生寒烟 坡陁流血地 狐狸对我蹲 所见但荆棘 莫辨陌与阡 岂徒人民非 南归经旧廛 比者因乱定 念此胡罪愆 呜呼彼苍天 衔啄集乌鸢 沙碛腥人肠 粉黛犹俨然 婴儿或在抱 投身空弃捐 仓卒所传误 忽若忘重渊 途穷势复迫 多化为鱼鼋 又有脱锋刃 怒骂仍笞鞭 衣冠困奴隶 囊担无虚肩 所掠靡孑遗 父母安敢怜 回头顾父母 不许暂稽延 白刃斥之去 未尝窥户边 婉婉闺中女 腰领已不连 言语方出口 性命无由全 或有小失意 道路号相牵 妻孥悉驱虏 赤族罹祸冤 连头受屠戮 欲生无由缘 嗟彼城中人 白日为之昏 哀哉失壮士 鼓声俄不闻 拔剑复入阵 誓死报国恩 将军怒一呼 合沓迷妖氛 须臾塞城郭 其徒奈实繁 谁谓散复来 尸骸相叠穿 杀贼不知数 势绝飘风旋 出入突且击 策马奋独先 英英胡将军 当贼逾数千 留兵不五百 屯垒随之迁 奈何忽舍去 进退非得专 军兴法律在 此贼不容吞 父老当时言 戈戟耀日鲜 组练照川明 所向当无坚 殿前尽貔虎 隐隐何阗阗 辎重道閒来 谁任主将权 朝廷讨乱初 贱子忍具言 此邦祸最酷 兵戈浩相缠 荼毒恣两道 丧乱降自天 承平盗贼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