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菲鲜如沐

出自:明代·边贡《章氏园饯别升之分得木字》

拼音:[fāng][fēi,fěi][xiān,xiǎn][rú][mù]

平仄:平平平平仄

中园飞雨过,逍遥散遐瞩。
青云荫华榱,回飙撤炎燠。
百卉何葳蕤,芳菲鲜如沐
驾言赠远人,采采沟中绿。
迟回未终极,阳景沉西陆。
归骥嘶长林,翔禽鸣高木。
感物多所思,褰裳以踯躅。
踯躅不可留,何以慰衷曲。

查看原文

注释

【芳菲】〈书〉1.花草的芳香:春草~。 2.花草:~满园,蝶飞燕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芳】

芳【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正韻》敷方切,音妨。《說文》香草也。《屈原·離騷》雜杜蘅與芳芷。《註》杜蘅、芳芷,皆香草名。

《玉篇》芬芳,香氣貌。《司馬相如·美人賦》芳香芬烈。

《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註》芳,德之臭也。《晉書·元帝紀》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

《韻會》州名。地多芳草,置在常芳縣。

姓。《通志·氏族略》《風俗通》云:漢有幽州刺史芳垂敷。《韻學集成》作芳。芳字从屮作屮下方。

【菲】

菲【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妃尾切《正韻》敷尾切,音斐。菜名。《說文》芴也。《詩·邶風》采葑采菲。《疏》郭璞曰:菲草生下濕地,似蕪菁,華紫赤色,可食。

《論語》菲飮食而致孝乎鬼神。《何晏註》薄也。

《揚子·方言》菲惄悵也。

《集韻》父沸切,音狒。義同。

與屝通。《禮·曾子問》不杖、不菲、不次。《註》菲,草履。《前漢·刑法志》菲履赭衣而不純。

《集韻》芳微切,音霏。草茂貌。《廣韻》芳菲也。

《博雅》菲菲,香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郁郁菲菲。

《揚子·太經》白黑菲菲。《註》雜也。《後漢·梁鴻傳》志菲菲兮升降。《註》高下不定也。

【鲜】

鮮【亥集中】【魚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相然切,音仙。魚名。出貉國。《禮·內則》冬宜鮮羽。《註》鮮,生魚也。

《玉篇》生也。《書·益稷》暨益播奏庶艱食鮮食。《傳》鳥獸新殺曰鮮。《儀禮·士昏禮》腊必用鮮。《疏》義取夫婦日新之義。《左傳·襄三十年》唯君用鮮。《註》鮮,野獸也。

《廣韻》潔也。《易·說卦》爲蕃鮮。《註》鮮,明也。

《釋名》鮮,好也。《玉篇》善也。

國名。《後漢·東夷傳》昔箕子避地朝鮮。

《鮮山,故因號焉。

山水名。《水經注》北鮮之山,鮮水出焉。

姓。《後蜀錄·李壽司空》鮮思明。

鮮于,複姓。《風俗通》武王封箕子於朝鮮,其子食采於朝鮮,因氏焉。

《廣韻》《集韻》息淺切,音獮。《易·繫辭》故君子之道鮮矣。《釋文》盡也。

《書·無逸》惠鮮鰥寡。《傳》又加惠鮮乏鰥寡之人。《疏》鮮,少乏也。《詩·鄭風》終鮮兄弟。《箋》鮮,寡也。《禮·中庸》民鮮能久矣。《註》鮮,罕也。

少也。亦善也。《詩·邶風》籧篨不鮮。《箋》鮮,善也。《朱傳》少也。

《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李巡云:大山少,故曰鮮。《詩·大雅》度其鮮原。《傳》大山曰鮮。《朱傳》鮮,善也。

《正韻》與獻同。《禮·月令》天子乃鮮羔開冰。《註》鮮當爲獻,聲之誤也。

與犀同。《前漢·匈奴傳》黃金犀毗一。《註》師古曰:犀毗,帶鉤也。亦曰鮮,亦謂師氏,總一物也,語有輕重耳。

《集韻》私箭切,獮去聲。姓也。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沐】

沐【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卜切,音木。《說文》濯髮也。《詩·衞風》豈無膏沐。《周禮·天官》宮人共王之沐浴。《疏》沐用潘,浴用湯。

《漢官儀》五日一假,洗沐,亦曰休沐。

潤澤之意。《後漢·明帝紀》冬無宿雪,春不燠沐。《註》沐,潤澤也。言無暄潤之氣。

治也。《禮·檀弓》夫子助之沐槨。

溟沐,細密之雨也。《揚子·太經》密雨溟沐。

姓。漢有陳郡太守沐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