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惜兮璠玙

出自:宋代·赵汝腾《与张草庐予欲嗣奏聘君草庐寄声止予歌以答之》

拼音:[yú][sān][xī][xī][fán][yú]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

姑蔑之墟,郡郭之隅。
幽閴兮陋巷,卑渫兮绳枢。
真人兮匵藏,道貌兮山臞。
有时兮过市,徐行兮当车。
天津游兮闻鹃而慨汉,鹿门登兮采药而踌躇。
明月兮啸咏,白云兮卷舒。
我评其人,陶邵之徒。
畴昔岁兮司银台,力抗疏兮徵玉庐。
朝奏墨兮欲下,暮出昼兮尼。
诸君一笑兮草芥,余三惜兮璠玙
拟笺天兮嗣请,近因风兮止余。
仰高致兮慕予,积卑忱兮原摅。
善不进兮不已,终当谅乎纯愚。

查看原文

注释

【璠玙】1.美玉名。 2.泛指珠宝。 3.比喻美德贤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余】

余【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居切,音餘。《說文》語之舒也。《爾雅·釋詁》我也。

四月爲余月。

接余,荇菜也。

《前漢·匈奴傳》單于衣繡,褡綺錦袷被各一,比余。《註》比余,髮之飾也。

姓。由余之後。

《集韻》詳於切,音徐。余吾,水名。在朔方。

《集韻》同都切,音徒。史記檮余,匈奴山名。

于遮切,音邪。褒余,蜀地名。一作褒斜。《漢陽厥》褒斜作褒余。

叶演女切,音與。《楚辭·九思》鷃雀列兮讙譁,雊鳴兮聒余。抱昭華兮寶車,欲衒鬻兮莫取。

與餘同。《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註》余同餘。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惜】

惜【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思積切,音昔。《說文》痛也。从心昔聲。《廣韻》悋也。《增韻》憐也,愛也。一曰貪也。

叶息約切,音削。《曹植·贈丁儀詩》思慕延陵子,寶劒非所惜。子其寧爾心,親交義不薄。

【兮】

兮【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璠】

璠【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音煩。《說文》璵璠,魯之寶玉。孔子曰:美哉,璵璠。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一則理勝,二則孚勝。《左傳·定五年》陽虎將以璵璠斂。《註》璵璠,美玉。《阮德如答嵆康詩》良玉須切磋,璵璠就其形。

《集韻》《韻會》孚袁切,音翻。義同。

《韻補》叶汾沿切,音近楩。《潘尼·贈陸機詩》今子徂東,何以贈旃。寸晷惟寶,豈無璵璠。

叶孚音切,音近芬。《陸雲·贈顧秀才詩》藻不彫樸,華不變淳。有斐君子,如珪如璠。

【玙】

璵【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說文》璵,璠也。詳前璠字註。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