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根所水齐

出自:宋代·蔡卞《楞严经偈》

拼音:[wǔ][gēn][suǒ][shuǐ][qí,jì,zī,zhāi]

平仄:仄平仄仄平

觉海性澄图,图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相想澄国土,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人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子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於是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去何获圆通。
触以所角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支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於大因力。
初心汉有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只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为。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於恒沙动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甯,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水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切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盘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人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登。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盘心。
观世音,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原加被未来,於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心引根修。
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

查看原文

注释

【五根】1.佛教谓能生一切善法的五种根本法。即信根(信奉佛法),精进根(勤修善法),念根(忆念正法),定根(使心不散),慧根(思维真理)。 2.佛教谓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五】

五【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午。《增韻》中數也。《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書·武成》列爵惟五。《詩·鄘風》良馬五之。

格五。《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十五夜曰三五。《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姓。漢五京。

第五,五鹿,皆複姓。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仲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根】

根【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痕切,音跟。《說文》木株也。《左傳·隱六年》農夫之去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廣韻》根,柢也。《老子·道德經》重爲輕根。《管子·地形篇》地者,萬物之本原,諸生之根菀。

《博雅》始也。

天根星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註亢氐之間。

金根,車名。《後漢·輿服志》天子車金根。

門之鋪首銅鍰曰倉琅根。《前漢·五行志》木門倉琅根。

竹根,杯名。《晉庾信報惠酒詩》山杯捧竹根。

雲根,山名。《宋孝武登作樂山詩》積水溺雲根。

姓。《姓苑》周人根牟子,善著書。

叶經天切,音堅。《三略軍讖》侵侮下民,國內譁諠。臣蔽不言,是謂亂根。

【所】

所【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數上聲。《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

《商頌》及爾斯所。

《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召誥》王敬作所。

語辭。《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誓辭。《論語》予所否者。《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指物之辭。《禮·檀弓》其高可隱也。《註》謂高四尺所。《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註》幾所,猶幾許也。《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註》里所,猶里許也。

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叶襄里切,音徙。《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齐】

齊【亥集下】【齊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亝《唐韻》徂兮切《集韻》《韻會》《正韻》前西切,音臍。《說文》禾麥吐穗上平也。《註》徐鍇曰:生而齊者,莫如禾麥。

《玉篇》整也。《正韻》無偏頗也。《荀子·富國篇》必將修禮以齊朝,正法以齊官,平政以齊民。《註》齊,整也。

等也。《前漢·食貨志》世家子弟富人,或鬭雞走狗馬,弋獵博戲,亂齊民。《註》如淳曰:齊,等也。無有貴賤,謂之齊民。

《正韻》莊也,肅也。《左傳·文二年》子雖齊聖,不先父食。《註》齊,肅也。

正也。《詩·小雅》人之齊聖。《註》中正通知之人也。《朱傳》齊,肅也。

《爾雅·釋言》殷齊,中也。《註》釋地曰:岠齊州以南。《疏》齊,中也。中州爲齊州。中州猶言中國也。《列子·黃帝篇》華胥氏之國,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註》斯,離也。齊,中也。

《廣韻》好也。

辨也。《易·繫辭》小大者存乎卦。《註》齊,猶言辨也。

速也。《爾雅·釋言》疾齊,壯也。《註》謂速也。《史記·五帝紀》幼而徇齊。《註》徇疾,齊速,言聖人幼而疾速。

國名。武王封太公之地,今山東靑州濟南濰縣安樂等處是也。

乾齊,縣名。屬酒泉郡。見《後漢·郡國志》。

姓。《風俗通·氏姓篇序》四氏,於國齊魯宋衞,是也。

放齊,堯臣名。

《諡法》執心克莊曰齊。資輔就共曰齊。

與臍通。《左傳·莊六年》後君噬齊。

《集韻》《韻會》《正韻》在禮切,音薺。《集韻》齊齊,恭慤貌。《禮·玉藻》廟中齊齊。

《廣韻》在詣切《集韻》《正韻》才詣切,音劑。《禮·內則》凡食齊,視春時。《周禮·天官·醬人註》食有和齊,藥之類也。

酒以度量節作者謂之齊。《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酒,亦作齌。

火齊,珠名。一曰似雲母。重疊而開,色黃赤如金。

《集韻》子計切,音霽。和也。《周禮·天官·食醫》八珍之齊。

《正韻》津私切,音貲。《論語》攝齊升堂。孔安國曰:衣下曰齊。《禮曲禮》兩手摳衣去齊尺。《註》齊,謂裳下緝也。

莊皆切。與齋同。《禮·祭統》齊之爲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

牋西切,音齏。與齏同。《周禮·天官·醢人五齊註》齊,當爲齏。五齊,昌本析蜃豚拍深蒲也。《疏》齏葅菜肉之通稱。

與躋同。《禮·樂記》地氣上齊。

《廣韻》疾私切,與薺通。《禮·玉藻》趨中采齊。《鄭註》齊,當爲楚薺之薺。《釋文》齊,依註作薺,疾私反。

《正韻》才資切,音疵。引玉藻采齊當讀疵音。

《正韻》齋字,古單作齊。詳齋字註。

《集韻》子淺切,音翦。同剪。《說文》斷也。剪取其齊,故謂齊爲剪。《儀禮·旣夕》馬下齊髦。《註》齊,剪也。

相关诗句
真实心如是 圆通超余者 但心引根修 及末劫沈沦 堪以教阿难 方便易成就 於此门无惑 原加被未来 无漏不思议 顶礼如来藏 浅深同说法 非是长修学 即事舍尘劳 皆是佛威神 自余诸方便 观世音 成就涅盘心 求出世閒人 以救诸末劫 訋我诸方便 诚如佛世尊 非唯观世音 我亦从中登 当依如是法 未来修学人 今各人圆明 现在诸菩萨 斯门已成就 过去诸如来 一路涅盘门 此是微尘佛 圆通实如是 性成无上道 反自性 旋汝倒闻机 大众及阿难 明极即如来 余尘尚诸学 成圆明净妙 尘垢应念消 六用皆不成 一处成休复 分成六和合 元依一精明 六根亦如是 诸幻成无性 息机归寂然 要以一机抽 虽见诸根动 幻作诸男女 如切巧幻师 谁能留汝形 尘登如在梦 犹如梦中事 却来观世间 寂照含虚空 净极光通达 尘消觉圆净 闻复翳根除 三界若空花 见闻如幻翳 六根成解脱 一根既返源 能脱欲谁名 旋闻与声脱 因声有名字 闻非自然生 何不自闻闻 将闻持佛佛 畜闻成过误 欲漏不先除 一切秘密门 汝闻微尘佛 佛母真三昧 如幻不思议 宣说金刚王 我承佛威力 阿难汝谛听 旋流获无妄 岂非随所沦 不免落邪思 阿难纵强记 循声故流转 众生迷本闻 声论得宣明 今此娑婆国 身心不能及 觉观出思惟 不为不思无 纵令在梦想 是则常真实 生灭二圆离 声有亦非生 声无既无灭 非实闻无性 无声号无闻 闻中为有无 音声性动静 是则通真实 五根所水齐 遐迩俱可闻 隔垣听音响 心念纷无绪 身以合方知 口鼻亦复然 目非观障外 此则圆真实 十处一时闻 十方俱击鼓 譬如人静居 如观音所说 我今启如来 出世获常住 救世悉安甯 梵音海潮音 妙音观世音 无畏施众生 得大自在力 入微尘佛国 於恒沙动中 良哉观世音 离苦得解脱 实以闻中入 欲取三摩提 清净在音闻 此方真教体 佛出婆娑界 我今白世尊 云何获圆通 因果今殊感 念性元生灭 诸行是无常 云何获圆通 存心乃虚妄 观识非常住 若以识性观 云何获圆通 无觉异菩提 昏钝先非觉 若以空性观 云何获圆通 对非无上觉 动寂非无对 若以风性观 云何获圆通 非初心方便 厌有非真为 若以火性观 云何获圆通 如如非觉观 想念非真实 若以水性观 云何获圆通 有为非圣性 坚碍非通达 若以火性观 云何获圆通 如如非觉观 想念非真实 若以水性观 云何获圆通 有为非圣性 坚碍非通达 若以地性观 云何获圆通 念缘非离物 何关性分别 神通本宿因 云何获圆通 元非遍一切 非身无所束 持犯但束身 云何获圆通 名句非无漏 开悟先成者 说法弄音文 云何获圆通 住成心所住 只令摄心住 鼻息本权机 云何获圆通 初心汉有入 生於大因力 心闻洞十方 云何获圆通 自体先无定 话本称非相 识见杂三和 云何获圆通 初心不能入 生於大因力 心闻洞十方 云何获圆通 自体先无定 话本称非相 识见杂三和 云何获圆通 想念不可说 湛了终无见 知根杂乱思 云何获圆通 涯量不冥会 如非圆觉观 身与所触同 云何获圆通 味亡了无有 因味生觉了 舌非入无端 云何获圆通 支离匪涉入 现前无交气 鼻息出入通 支何获圆通 四维亏一半 明前不明后 见性虽洞然 云何获圆通 能所非遍涉 凭尘如有所 法称为内尘 云何获圆通 合离性非定 无所不明触 触以所角明 去何获圆通 其觉不恒一 要以味时有 味性非本然 於是获圆通 如何不明彻 精子不能彻 色想结成尘 迟速不同伦 初心人三昧 顺逆皆方便 圣性无不通 方便有多门 归元性无二 况复诸三有 沤灭空本无 皆依空所生 有漏微尘国 如海一沤发 空生大觉中 知觉乃众生 相想澄国土 依空立世界 迷妄有虚空 所立照性亡 元明照生所 图澄觉元妙 觉海性澄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