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甘韫匵藏

出自:宋代·胡寅《送朱翌赴召》

拼音:[yǐ][gān][yùn,wēn][dú][cáng,zàng]

平仄:仄平平平平

青松出涧底,志已楝梁真。
平生饱霜雪,岁晚中寻茺。
屈伸谅有时,穷达是所遇。
如君才与学,八面有余裕。
志修文自昌,阨守愈固。
已甘韫匵藏,宁原莫邪铸。
急趋冠盖林,万里便跬步。
时来则卿相,慎勿负平素。
霜繁千嶂晚,天阔三江注。
倘遇子陵台,为我一回雇。

查看原文

字义

【已】

已【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

《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

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爲已甚者。《註》不欲爲已甚,太過也。

《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註》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

《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

踰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

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爲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

《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甘】

甘【午集上】【甘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感平聲。《說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韻會》五味之一。《正韻》甜也。《書·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于百穀。《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言之悅耳。亦曰甘。《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傳》甘,厭也。《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

《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易·臨卦》六三甘臨,无攸利。《註》甘者,佞邪說。媚不正之名也。

《玉篇》樂也。《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註》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註》甘,緩意也。

姓。《書·說命》台小子舊學于甘盤。《註》甘盤,殷賢臣。

甘茂甘羅,秦人。

《抱朴子辯問卷》子韋甘均,占之聖也。

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地名。《書·甘誓》大戰于甘。《傳》甘,有扈郊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註》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註》甘鹿,周地。

山名。《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水名。《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註》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州名。《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木名。《詩·召南》蔽芾甘棠。《傳》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註》甘木卽不死樹。

《正韻》果名,俗作柑。《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草名。《博雅》陵澤,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

《集韻》古暗切,音紺。土之味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甘切,音酣。《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熟也。《莊子·徐無鬼》甘寢。○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韫】

韞【戌集中】【韋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0画

《廣韻》烏渾切《集韻》烏昆切,音溫。《玉篇》赤黃之閒色也。《廣韻》赤色。

《玉篇》裹也。

《集韻》韣也。

《廣韻》于粉切《韻會》《正韻》委粉切,音惲。《廣韻》韞櫝。《論語》韞匵而藏諸。《註》韞,藏也。《陸機·文賦》石韞玉而山輝。

地名。《韓詩外傳》子路與巫馬期薪於韞丘之下。

【匵】

匵【子集下】【匚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正韻》杜谷切,音獨。《說文》匱也。《廣韻》函也。《前漢·五行志》乃匵去之。《註》師古曰:匵,匱也。

《韻會》匵通作櫝。《前漢·楊王孫傳》窾木爲匵。《註》師古曰:匵卽櫝字。

【藏】

藏【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古文〕匨《唐韻》昨郞切《正韻》徂郞切,音鑶。《說文》匿也。《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蓄也。《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兹郞切,音臧。草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埤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才浪切,音臓。《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頭須,守藏者也,不從。

與臓通。《周禮·天官·疾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氣之所藏。《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說文》《漢書》通用臧。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