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坊昼亦静

出自:宋代·黄庭坚《次韵伯氏长芦寺下》

拼音:[sēng][fāng,fáng][zhòu][yì][jìng]

平仄:平平仄仄仄

风从落帆休,天与大江平。
僧坊昼亦静,钟磬寒逾清。
淹留属暇日,植杖数连甍。
颇与幽子逢,煮茗当酒倾。
携手霜木末,朱栏见潮生。
樯移永正县,鸟度建康城。
薪者得树鸡,羹盂味南烹。
香秔炊白玉,饱饭愧闲行。
业祠思归乐,吟弄夕阳明。
思归诚独乐,薇蕨渐春荣。

查看原文

注释

【僧坊】僧舍。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僧】

僧【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蘇增切《集韻》慈陵切《韻會》思澄切《正韻》思登切,塞平聲。沙門也。梵音云僧伽,從浮屠敎者,或稱上人。梵語僧伽邪三合音,俗取一字,名曰僧。《魏書·釋老志》其始修心,則依佛法,僧之三歸,若君子之三畏也。

《禪宗記》禪僧衣褐,講僧衣紅,瑜伽僧衣蔥白。瑜伽僧者,今應赴僧也。

眞臘國呼僧爲苧菇,僧皆茹魚肉,惟不飮酒,供佛亦用魚肉。僧用金銀轎,扛傘柄者,國王有大政,亦咨訪之。

《唐本草》密陀,僧一名沒多僧,出波斯國,形似黃龍齒而堅重。

【坊】

坊【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府良切《集韻》《韻會》分房切,音方。邑里之名。《演義》坊,方也,言人所在之里爲坊。漢宮有九子坊。

《官僚備要》太子宮曰春坊。《唐書·高宗紀》攺門下坊爲左春坊,攺典書爲右春坊。

僧寺曰寶坊。《宋之問·登嚴莊寺閣詩》閏月再重陽,仙輿歷寶坊。

地名。漢馮翊地,唐立坊州。

姓。見《統譜》。

《廣韻》《集韻》《正韻》以坊淫,命以坊欲。

《集韻》甫妄切,音放。堤也。

符訪切,房去聲。《春秋序》聖人包周身之坊。或作防。○按坊、防字義雖同,音切應別。《正字通》合方房二音爲一,幷闕去聲者,非。

【昼】

晝【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陟救切,音呪。《說文》日之出入,與夜爲界。从畫省,从日。《易·晉卦》晝日三接。

地名。《孟子》三宿,而後出晝。

姓。《風俗通》晝邑大夫之後,因氏焉。

《韻補》叶株遇切。《張衡·西京賦》衞尉八屯,警夜巡晝。植鎩懸瞂,用戒不虞。虞去聲。

【亦】

亦【子集上】【亠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睪。總也,又也。

傍及之詞。

姓。宋開禧進士亦尚節,明參將亦孔昭。

同奕。《詩·周頌》亦服爾耕。《箋》亦,大也。《正義》亦奕義通。亦本作與掖同。《詩·衡門序》誘掖其君。《釋文》《石經》作亦。亦,古掖字也,左右肘脅之閒曰掖。後从肉作腋。

【静】

靜【戌集中】【青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㣏《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疾郢切,音穽。《說文》審也。从靑,爭聲。《註》徐鍇曰:丹靑明審也。

《增韻》動之對也。《易·坤卦》至靜而德方。

《書·堯典》靜言庸違。《傳》靜,謀也。

《詩·邶風》靜言思之。《傳》靜,安也。

《鄭風》琴瑟在御,莫不靜好。

《詩·邶風》靜女其姝。《傳》靜,貞靜也。

《廣韻》息也。《禮·月令》百官靜事毋。

《韻會》澄也。

《廣韻》和也。

《韻會》通作靖。亦通作靚。亦通作竫。

《韻會》《正韻》疾正切,音淨。義同。《前漢·揚雄傳》京師爲之語曰:維寂寞自投閣,爰淸靜作符命。

《詩·大雅》籩豆靜嘉。《箋》潔淸而美。《釋文》淸,如字,又才性反。淸靜皆可讀去聲。◎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靜字皆無去聲。韻會始收入敬韻,正韻因之。考大雅、釋文,及揚雄傳京師語,靜字本可讀去聲,但韻會引解嘲爰淸爰靜句,云,顏註合韻,音才性切,則謬甚。解嘲云,爰淸爰靜,游神之庭。卽音才性切,如何與庭叶,是必因爰淸靜句而誤記也。正韻仍其失,今特辨之。

叶千廷切,音淸。《六韜》秋道斂,萬物盈。冬道藏,萬物靜。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