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倒怯漱水

出自:唐代·韩愈《落齿》

拼音:[diān][dǎo,dào][qiè][shù][shuǐ]

平仄:平仄仄仄仄

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七七,落势殊未已。
馀存皆动摇,尽落应始止。忆初落一时,但念豁可耻。
及至落二三,始忧衰即死。每一将落时,懔懔恒在已。
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终焉舍我落,意与崩山比。
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余存二十余,次第知落矣。
倘常岁落一,自足支两纪。如其落并空,与渐亦同指。
人言齿之落,寿命理难恃。我言生有涯,长短俱死尔。
人言齿之豁,左右惊谛视。我言庄周云,水雁各有喜。
语讹默固好,嚼废软还美。因歌遂成诗,持用诧妻子。

查看原文

注释

【颠倒】1.上下﹑前后或次序倒置。 2.回旋翻转;翻来覆去。 3.反反复覆;重复。 4.倾倒;跌倒。 5.倾覆;败亡。 6.谓使倾覆﹑败亡。 7.歪斜不正;倾侧。 8.形容因爱慕﹑敬佩而入迷。 9.指使爱慕﹑敬佩。 10.错乱;混乱。 11.指使错乱﹐搞乱。 12.反倒,反而。 13.究竟;底细。 14.谓命运不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颠】

顛【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0画

《正字通》俗顚字。

【倒】

倒【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都皓切《集韻》《韻會》覩老切,刀上聲。什也。

絕倒,極笑也。《晉書·衞玠傳》王澄有高名,每聞玠言,輒歎息絕倒。

傾倒。《杜甫詩》志士懷感傷,心胷已傾倒。

潦倒。《北魏書·崔瞻傳》魏天保以後重吏事,謂容止蘊藉者爲潦倒。瞻終不改。

《揚子·方言》大袴謂之倒頓。《註》今雹袴也。

《集韻》《韻會》刀號切《正韻》都導切,音到。《詩·齊風》顚之倒之,自公召之。《禮·喪大記》小斂之衣,祭服不倒。《註》死者所用衣,多不盡著,有倒者,惟祭服尊其領,不倒也。《韓非子·難言篇》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非賢聖莫能聽。

叶董五切,音覩。《季尤平樂觀賦》或以馳騁,覆車顚倒。烏獲扛鼎,千鈞若羽。

叶都故切,音妒。《焦氏·易林》衣裳顚倒,爲王來呼。呼去聲。

【怯】

怯【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去劫切《集韻》《韻會》乞業切,音㾀。《說文》多畏也。本作㹤,从犬去聲。犬性易㹤。今作怯。杜林說:从心,怯主於心也。《釋名》怯,脅也。見敵恐脅也。《後漢·光武帝紀》見小敵怯。

《增韻》懦也,懾也。

《集韻》去陟切,音。弱也。

叶乞約切,音却。《易林》駑孱遌怯,如猬見鵲。偃示怒腹,不敢拒格。格,音各。

【漱】

漱【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所右切《集韻》所救切,音瘦。《說文》盪口也。《禮·內則註》以水曰漱。

澣也。《禮·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註》手曰漱。

《公羊傳·莊二十二年》臨民之所漱浣也。《註》無垢加功曰漱。

齧也。《馬融·長笛賦》秋潦漱其下趾。

《廣韻》疎奏切《集韻》《韻會》《正韻》先奏切,音瘶。

《集韻》《正韻》同。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