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

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秋色是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

注释

①秋望:在秋天远望。
②倚:靠着,倚立。
③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
④外:上。
⑤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
⑥毫:非常细小的东西。
⑦气势:景象、气派。

赏析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读者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感受到“秋色”之“高”,而且连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也若有所悟了。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杜牧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有美一百韵,晦日鸳鸯湖舟中作

[清代] 钱谦益

有美生南国,清芬翰墨传。
河东论氏族,天上问星躔。
汉殿三眠贵,吴宫万缕连。
星榆长历落,月桂并蹁跹。
郁郁昆山畔,青青谷水?。
托根来净域,移植自芳年。
生小为娇女,容华及丽娟。
诗哦应口答,书读等身便。
缃帙攻《文选》,绨囊贯史编。
摛词徵绮合,记事见珠联。
八代观升降,三唐辨溯沿。
尽窥羽陵蠹,旁及《诺皋》儇。
花草矜芟撷,虫鱼喜注笺。
部居分甲乙,雠正杂丹铅。
馀曲回风后,新妆落月前。
兰膏灯烛继,翠羽笔床悬。
博士惭厨簏,儿童愧刻镌。
瑶光朝孕碧,玉气夜生玄。
陇水应连类,唐山可及肩。
织缣诗自好,捣素赋尤贤。
锦上文回复,盘中字蜿蜒。
清词尝满箧,新制每连篇。
芍药翻风艳,芙蓉出水鲜。
颂椒良不忝,咏树亦何愆?文赋传乡国,词章述祖先。
采蘋新藻丽,种柳旧风烟。
字脚元和样,文心乐曲骈。
千番云母纸,小幅浣花笺。
吟咏朱楼遍,封题赤牍遄。
流风殊放诞,被教异婵娟。
度曲穷分刌,当歌妙折旋。
吹箫嬴女得,协律李家专。
画夺丹青妙,琴知断续弦。
细腰宜蹴鞠,弱骨称秋千。
天为投壶笑,人从争博癫。
修眉纡远翠,薄鬓妥鸣蝉。
向月衣方空,当风带旋穿。
行尘尝寂寂,屐齿自姗姗。
舞袖嫌缨拂,弓鞋笑足缠。
盈盈还妒影,的的会移妍。
妙丽倾城国,尘埃落市廛。
真堪陈甲帐,还儗画甘泉。
杨柳嗟扳折,蘼芜惜弃捐。
西家殊婉约,北里正喧阗。
豪贵争除道,儿郎学坠鞭。
迎车千锦帐,输面一金钱。
百两门阑咽,三刀梦寐膻。
苏堤浑倒踏,黟水欲平填。
皎洁火中玉,芬芳泥里莲。
闭门如入道,沉醉欲逃禅。
未许千金买,何当一笑嫣?钉心从作恶,唾面可除㾓。
蜂蝶行随绕,金珠却载还。
勒名雕琬琰,换骨饮珉瓀。
枉自求蒲苇,徒劳卜筳篿。
轩车闻至止,杂佩意茫然。
错莫翻如许,追陪果有焉。
初疑渡河驾,复似泛湖船。
榜枻歌心说,中流笑语婘。
江渊风飒杳,雒浦水潺湲。
《疏影》新词丽,忘忧别馆偏。
华筵开玳瑁,绮席艳神仙。
银烛光三五,金尊价十千。
蜡花催兔育,鼍鼓促乌迁。
法曲烦声奏,哀筝促柱宣。
步摇窥宋玉,条脱赠羊权。
点笔馀香粉,翻书杂翠钿。
绿窗和月掩,红烛带花搴。
菡萏欢初合,皋苏痗已蠲。
凝明嗔亦好,溶漾坐堪怜。
薄病如中酒,轻寒未折绵。
清愁长约略,微笑与迁延。
茗火闲房活,炉香小院全。
日高慵未起,月出皎难眠。
授色偏含睇,藏阄互握拳。
屏围灯焰直,坐促笑声圆。
朔气除帘箔,流光度毳毡。
相将行乐地,共趁讨春天。
未索梅花笑,徒闻火树燃。
半塘春漠漠,西寺草芊芊。
南浦魂何黯?东山约已坚。
自应随李白,敢拟伴伶玄。
密意容挑卓,微词托感甄。
杨枝今婉娈,桃叶昔因缘。
灞岸偏萦别,章台易惹颠。
娉婷临广陌,婀娜点晴川。
眉怃谁堪画,腰纤孰与擩?藏鸦休庵蔼,拂马莫缠绵。
絮怕粘泥重,花忧放雪蔫。
芳尘和药减,春病共愁煎。
目逆归巢燕,心伤叫树鹃。
惜衣莺睍睆,护粉蝶翩翾。
携手期弦望,沉吟念陌阡。
暂游非契阔,小别正流连。
即席留诗苦,当杯出涕泫。
茸城车轣辘,鸳浦棹夤缘。
去水回香篆,归帆激矢弦。
寄忧分悄悄,赠泪裹涟涟。
迎汝双安桨,愁予独扣舷。
从今吴榜梦,昔昔在君边。

游大梅护圣四首 其二

[宋代] 舒亶

仙去人閒地转灵,蛟龙合处谷风生。
谁知云雾千峰顶,长作青天霹雳声。

和王直方夜坐

[宋代] 秦觏

帏幔高深夜漏长,颇从诗酒傲冰霜。
烛花渐暗人初睡,金兽无烟却有香。

归舟杂诗 其二

[清代] 黄任

落帆去陟飞来寺,半日听泉亦夙因。
不为归舟宁有此,溪山何负退休人。

渔沧亭诗

[明代] 曹学佺

我来患暌隔,唯子为好仇。
禊事期云愆,于兹亦可修。
危亭俯溪上,溪水傍城流。
白沙映如玉,绿草披若油。
濯绥垢既逝,行觞数亦周。
渔父不可见,垂钓空沧州。

小云栖石屋

[清代] 吴震

一碧豁岩罅,仰窥如井深。
泉源太古雪,天气四时阴。
红日不能到,白云何处寻?偶闻人语聚,满谷答清音。

闻东事有感

[清代] 吴保初

楼船横海赋东征,英簜乘边有盛名。
细柳营中宣礼乐,莲花幕里出公卿。
封章屡守营平节,谋国终怜魏绛情。
行见扬尘东海上,更谁投笔请长缨。

梅花

[清代] 王允皙

茆屋苍苔岂有春,翛然曾不步逡巡。
自家沦落犹难管,只管吹香与路人。

有感

[清代] 蒋智由

落落何人报大仇,沉沉往事泪长流。
凄凉读尽支那史,几个男儿非马牛!

台城路 湘中送星海还粤

[清代] 文廷式

笛声吹冷关山月,离情与天俱远。
客里年光,愁边节物,赢得满襟依闇。
湘云絮乱。
化一缕轻烟,欲迷春眼。
祇有孤芳,嫣然不受暗尘染。
明朝江上望极,片帆欲没处,烟水弥漫。
此地相逢,何时重见,楚水吴山越岸。
回肠已断。
更苦雨酸风,助成凄惋。
珍重芳华,绿蕉心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