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

朝代:近现代 作者: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译文

大雨落在了幽燕,滔滔波浪连天,秦皇岛之外的打鱼船,在起伏的汪洋里都已经看不见,也不知漂去了哪边?
往事已有千年,那时魏武帝曹操跃马挥鞭,东巡至碣石吟咏过诗篇。秋风瑟瑟到了今日,人间却换了新颜。

注释

①幽燕:古幽州及燕国,在今河北省北部及东北部。
②魏武、碣(jié)石:魏武帝曹操于建安十二年(公元二零七年)北伐乌桓,路过碣石山。碣石山在北戴河外,靠近渤海,汉朝时还在陆上,到六朝时已经沉到渤海里了。曹操登临碣石山,写了《步出夏门行》四首,第二首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赏析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时任大将军的曹操为清除边患,巩固后方,率大军北征乌桓。八月大破乌桓于柳城(今辽宁朝阳市南)后凯旋回师,途经渤海口附近道德妈石山,乘兴登临,以一首千古传颂的《观沧海》诗,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大海图景,抒发了诗人削平割据、统一中国的宏愿和自强不息、叱吒风云的豪情。
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一日时逢海滨风雨大作,浪涛翻涌,他顿起击水之兴,不顾身边警卫人员的劝阻,下海游泳,于风浪搏斗。上岸后意犹未尽,有纵笔挥毫,写下了这不朽名篇《浪淘沙.北戴河》,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诗的形象以使人惊心动魄为目的”(朗吉努斯《论崇高》)。这首词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出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大雨落幽燕”一句排空而来,给人以雨声如鼓势如箭的感觉;继之以“白浪滔天”,更增气势,写出浪声如雷形如山的汹涌澎湃,“大雨”、“白浪”,一飞落,一腾起,相触相激,更兼风声如吼,翻云扫雨,推波助澜,真是声形并茂气象磅礴,这情景较之曹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晴日所见更令人惊心动魄。
上片前两句,一为仰观,一为前瞻,随着视角的变化,空间画面也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极富层次感。“秦皇岛外打鱼船”回应开头一句的“幽燕”,点明地点,又与题目相吻合。“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的意境或也取轧于古人对大海惊涛骇浪的描写,但《浪淘沙》是小令,不直铺叙,用精炼的设问句式写出来,化实为虚,以简驭繁,真乃神来之笔!与其说是写人写船,不如说是以小衬大,将较小的意象置于广阔巨大的空间之中,进一步烘托渲染“白浪滔天”的威猛旷悍,突出风雨中的海天莫辩、浩茫混沌、旷荡无崖的景象,从而扩大作品的空间容量,显示出一种寥廓深邃的宇宙感。
上片写景,景中含情,而下片抒情,情中有景。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此时此地此景,自然会使人联想起一千多年前曹操登陆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东汉莫年,豪强群起割据,“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战”(曹操《葛里行》)。连年混战,民不聊生,曹操雄才崛起,“挟天子以令诸侯”,经过几十年的征战,终于扫荡了分割的世族军阀与豪强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历史上举一反三一定的进步作用。他同时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其诗“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清刘熙载《艺概.诗概》),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雄才大略和进取精神,同时也反应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建安文学风气之先。词的下片先发思古之幽情,以一句“往事越千年”倒转时空,展现历史的画面。“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恰似一幅生动、传神的剪影,简括而鲜明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挥鞭”是一个典型的蕴藉丰饶的动态意象,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赢武的性格特征。“遗篇”指曹操的《观沧海》诗,“东临碣石”乃该诗首句,引入词中,化“我”为“他”。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和施通判以诗惠茶

[宋代] 王庭圭

綵笔题誇北苑春,南来草木始称珍。
江湖风味极不浅,翰墨篇章老更新。
落日清吟招恶客,此时佳境属闲人。
惭无好语酬高咏,东望云山意莫陈。

题画梅

[明代] 王汝玉

浅白睡时妆,轻清雪后香。
忆曾相见处,江店月昏黄。

天远

[清代] 陈燮

天远鸿无信,沙乾草不生。
寒暄怀旧日,饥渴著书情。
浊酒千场醉,春镫一晌明。
朅来人海外,仙释有时并。

莺啼序

[清代] 樊增祥

春明梦痕渐远,怅流光电逝。
写心素、多在瑶笺,忍教花叶轻弃。
探怀袖、芳香未灭,书中历历开元事。
怕珍珠,密字经年,化为红泪。
十载京华,夜雨剪韭,度东风廿四。
听新曲、传唱旗亭,旧纱犹护萧寺。
数风流、香山洛下,论清望、欧公颍尾。
更相逢,学士煎茶,赋情浓至。
红兰易萎,粉絮轻飘,剩扬云老矣。
别后忆、剪灯深院,坠策闲坊,澹月成烟,软尘如水。
黄垆咫尺,深深埋玉,人间犹有邹枚在。
甚相如、忍为琴痟死。
元亭书掩,无人与注玄文,老怀几许凄戾。
兰成此日,郁郁关中,叹一官如寄。
莫更诩、灵和风貌,横海功名,览镜萧然,鬓丝如此。
鱼书望断,琅玕重把,平生师友无多在,愿黄金、牢铸江东蠡。
还期子晋归来,白鹤云中,玉笙月里。

悼亡女二首 其一

[清代] 沈蓉芬

折钗曾记断肠时,花谢香消意转痴。
精卫未忘填海恨,女娲空繫补天思。
言从永别难为述,病到求生更不支。
从此绿窗书帖冷,频年悔教苦吟诗。

李伯纪丞相挽诗 其四

[宋代] 曾开

昔造东都第,斯文得典型。
谬蒙蕃下榻,亲见鲤趋庭。
雁序相先后,鸿飞独杳冥。
至今鸾鹄峙,梧竹养修翎。

杭垣破后追悼管小异四首 其四

[清代] 华蘅芳

生时犹不偶,况乃委山丘。
魂魄已长往,妻孥尚滞留。
敢令呼冻馁,何以绍箕裘。
试上高原望,灵风瑟瑟愁。

感遇 其二

[清代] 朱鹤龄

朱明未云满,龙火已西移。
日车无续景,壮士安能持。
一叶堕庭柯,寒风栗我肌。
老壮更相迫,蚩蚩欲何为。
荣华争努力,祇供霜霰欺。
谁见西山药,可驻百年期。

寄翠庭兄彰

[明代] 李明

一别经三载,悠悠夜梦牵。
埙篪悲两地,鸿雁忆同翩。
薄宦原堪羡,才疏只自怜。
慈帏今健饭,莫赋北山篇。

尹铨部园林 其三

[明代] 梁宪

炎暑将残夜,新凉雨后时。
扁舟乘月去,隔浦与僧期。
曲岸花迷路,长堤竹护篱。
坐深分榻寝,清梦水云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