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蠡湖中望庐山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容霁色,峥嵘当晓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译文

天上的月亮绕生光晕,船工知道即将要起风。
张挂起风帆等候天亮,泊船在浩渺的平湖中。
船行中流突然现匡庐,威镇九江气势正豪雄。
暗黑的山体凝成黛色,峥嵘的山势屹立曙空。
香炉峰升起一轮红日,飞瀑映照幻化成彩虹。
很久就想去追随尚子,况且到此缅怀起远公。
我限于此次行役匆忙,不曾有片刻休憩山中。
淮海的路途不及一半,星转霜降又要到年冬。
寄言栖隐山林的高士,此行结束来隐与君同。

注释

(1)彭蠡湖:即鄱阳湖。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周围数百里。
(2)太虚:辽廓而无阂的天空。
(3)月晕:指月亮四周出现环绕的彩色云气,这是将有风雨的征兆。
(4)挂席:挂帆。
(5)明发:天明。
(6)渺漫:旷远的样子。
(7)匡阜:即庐山。庐山相传因匡俗兄弟结庐于此而得名,因之又有“匡山”“庐阜”等名称。
(8)黯黮:深黑不明的样子。
(9)峥嵘:高峻的样子。
(10)香炉:庐山山峰名称。
(11)尚子:即向长。东汉时隐士。
(12)远公:指慧远。晋代著名僧人。
(13)于役:原指服役。后来泛指远行。
(14)星霜:星每年一周转,霜每年按时而降,故用以指年岁。
(15)岩栖者:栖身于岩穴间之人。指隐居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漫游东南各地、途经鄱阳湖时的作品。
孟浩然写山水诗往往善于从大处落笔,描绘大自然的广阔图景。第一二两句就写得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辽阔无边的太空,悬挂着一轮晕月,景色微带朦胧,预示着“天风”将要来临。“月晕而风”,这一点,“舟子”是特别敏感的。这就为第三句“挂席候明发”开辟了道路。第四句开始进入题意。虽然没有点明彭蠡湖,但“渺漫”这个双声词,已显示出烟波茫茫的湖面。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进一步扣题。“匡阜”是庐山的别称。作者“见匡阜”是在“中流”,表明船在行进中,“势压九江雄”的“压”字,写出了庐山的巍峨高峻。“压”字之前,配以“势”字,颇有雄镇长江之滨,有意“压”住滔滔江流的雄伟气势。这不仅把静卧的庐山写活了,而且显得那样虎虎有生气。
以下四句,紧扣题目的“望”字。浩渺大水,一叶扁舟,远望高山,却是一片“黛色”。这一“黛”字用得好。“黛”为青黑色,这既点出苍翠浓郁的山色,又暗示出凌晨的昏暗天色。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方渐渐显露出鱼肚白。高耸的庐山,在“曙空”中,显得分外妩媚。
天色渐晓,红日东升,庐山又是一番景象。崔巍的香炉峰,抹上一层日光,读者是不难想象其美丽的。而“瀑水喷成虹”的景象更使人赞叹不已。以虹为喻,不仅表现庐山瀑布之高,而且显示其色。飞流直下,旭日映照,烟水氤氲,色如雨后之虹,高悬天空,是多么绚丽多彩。
这样秀丽的景色,本该使人流连忘返,然而,却勾起了作者的满腹心事。“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表明了作者早有超脱隐逸的思想。“尚子”指尚长,东汉隐士;“远公”指慧远,东晋高僧,他本来是要到罗浮山去建寺弘道的,然而“及届浔阳,见庐峰清净,足以息心”,便毅然栖息东林。“追”“怀”二字,包含了作者对这两位摆脱世俗的隐士高僧是多么敬仰和爱戴;诗人望庐山,思伊人,多么想留在庐山归隐呀,然而却没有,为什么呢?
“我来限于役”以下四句,便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之所以不能“息微躬”是因为“于役”,他还要继续到长江下游江浙等省的广大地区去漫游,现在整个行程还不到一半,而一年的时间却将要完了。“淮海”、“星霜”这个对偶句,用时间与地域相对,极为工稳而自然,这就更突出了时间与空间的矛盾,从而显示出作者急迫漫游的心情。这对“久欲追尚子”两句说来是一个转折,表现了隐逸与漫游的心理矛盾。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对以上四句又是一个转折。“岩栖者”自然是指那些隐士高僧。“毕趣”的“毕”应作“尽”讲,“趣”指隐逸之趣。意思是尽管现在不留在庐山,但将来还是要与“岩栖者”共同归隐的。表现出对庐山的神往之情。
这虽是一首古诗,但对偶句相当多,工稳、自然而且声调优美。譬如“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中的“黯黮”与“峥嵘”,都是叠韵词。形容颜色的两字,都带“黑”旁,形容山高的两字都带“山”旁。不仅意义、词性、声调相对,连字形也相对了。《全唐诗》称孟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于此可见一斑。
此诗结构极为紧密。由“月晕”而推测到“天风”,由“舟子”而写到“挂席”,坐船当是在水上,到“中流”遂见庐山。这种联系都是极为自然的。庐山给人第一个印象是气势雄伟;由黎明到日出,才看到它的妩媚多姿、绚丽多彩。见庐山想到“尚子”和“远公”,然后写到自己思想上的矛盾。顺理成章,句句相连,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毫无跳跃的感觉。作者巧妙地把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思想的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它结构之所以紧密的秘密所在。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忆辇下寄同年杨子卿

[宋代] 赵抃

一思平日禁城春,直上青霄步步云。
在月香名欣共得,掞天綵藻愧相闻。
满头竞插花千柄,没案谁辞酒十分。
莲水今为从事乐,伊予无复叹离群。

耆英会诗二首 其二

[宋代] 刘几

制举省元推二相,龙头昔日属宣猷。
人间盛事并遐算,一席几盈九百筹。

次韵和君贶会赵叔平少师

[宋代] 元绛

黄发逍遥并旧臣,燕閒加意占先春。
成龙天外惟三友,积雪筵中止数人。
昔日荐才闻最课,当年诵赋得魁伦。
会须共作游河侣,五老星飞事更新。

宿猿洞和张徽韵

[宋代] 程师孟

更深应是枕双攲,思得皋夔事业齐。
终为清时难退隐,出山甘被百禽啼。

绝句六十四首 其二十四

[宋代] 张伯端

火生于木本藏锋,不会钻研莫强攻。
祸发只因斯害己,要须制伏觅金翁。

佛牙赞

[宋代] 赵祯

三皇掩质皆归土,五帝潜形已化尘。
夫子域中誇是圣,老君世上亦言真。
埋躯祗见空遗冢,何处将身示后人。
唯有吾师金骨在,曾经百鍊色长新。

答寄尧夫先生

[宋代] 韩绛

君子志于道,出处非一端。
伊尹负鼎俎,颜渊乐瓢箪。
斯自理适当,匪缘情所安。
超然达者致,邈矣谁可攀。
嗟嗟狂若狷,徇已缺其完。
轩冕死不释,山林趋不还。
我爱邵夫子,醇气充见颜。
群经究彼邃,古史阅而删。
不为诡异行,已蹈时俗难。
逃名去其奥,筑室伊洛间。
抱业舍仕进,竭心奉亲欢。
修竹当环堵,寒流日潺潺。
问谁从之游,结驷款其关。
兹予久欣慕,欲往良独艰。
幸君适河内,至此解征鞍。
僚友恃交旧,屈致及门阑。
前迎倒我屣,布席罗雕盘。
高谈未一二,长揖忽归骞。
不意馈双鲤,剖腴出琅玕。
何以报嘉惠,永怀金与兰。

留题龙隐岩□□

[宋代] 李师中

乱峰凝碧□□□,曾有神龙此□□。
□□已兴甘泽去,高岩□葛□云端。

晏相公西园雪后栽梅三首 其二

[宋代] 韩维

才看如粟吐花床,已想江南万里香。
小缀柔枝得残雪,密催繁艳喜晴阳。

[宋代] 苏氏

乡人嫁娶重母党,虽我不肯将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