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迷醉那种快乐而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但是却错误地划进了莲花塘的深处。划呀划,划呀划,划的太急促了,惊得这满滩的白鸥和白鹭,都飞起来了,此时,人声,鸟声,水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①溪亭:临水的亭台。
②沉醉:大醉。
③兴尽:尽了兴致。
④藕花:莲花。
⑤争渡:怎么渡;争:同“怎”。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忘返。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是李清照回忆外游时所作。

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辞海》1989年版)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月桂自白石移来

[明代] 陈献章

金粟初分我,花仙不吝人。
烟霞三亩宅,草木百年身。
影入青霄旧,香传白石新。
为谁工态度,本自惜精神。
翠竹旁通径,绯桃正隔津。
生忧儿女狎,莫摘老夫嗔。
坐久风回席,行迟露在巾。
当时尊玉茗,平地隐冰轮。
收敛还真性,生成荷大钧。
相逢山水地,一笑武陵春。

澄意道人属题秋幢赞佛图 其一

[近现代] 黄浚

桃花燕子总能禅,初地难寻祇枉然。
梵嫂双飞随处是,可怜火宅见孤莲。

闻城哭声有作

[唐代] 佚名

昨闻河畔哭哀哀,见说分离凡几回。
昔别长男居异域,今殇小子瘗泉台。
羁愁对此肠堪断,客舍闻之心转摧。
漂泊自然无限苦,况复存亡有去来。

阿那曲

[近现代] 黄咏雩

强欲过河呼不起。
英雄祗合闲中死。
骑驴归去又何人,一枕清凉春睡美。

捣衣曲

[清代] 周永铨

一夕凉生秦女机,砧声不待雁南飞。
谁知万里黄云戍,已有新霜上铁衣。

凤栖梧 秋声

[清代] 黄琬璚

乍暖还寒秋欲暮。
不断萧萧,万籁生庭树。
寂寞莎阶蛩碎语。
西风暗度残更午。
一桁帘垂深院宇。
静对银灯,焰短留残炬。
叶响芭蕉声最苦。
潇潇几阵黄昏雨。

李伯东方伯往涖粤西便道过访小园留酌赋赠 其一

[明代] 张萱

升沉踪迹问居诸,梁月长悬万里馀。
共喜清朝登大老,更烦行省领中书。
披襟剩有烟霞癖,驻楫言寻水竹居。
邹律不须吹黍谷,阳春今已到樵渔。

竹亭新种佛桑每日但开一朵是日六朵并开戏呈二府诸公

[明代] 符锡

佛桑谁遣瓦盆栽,此日衣冠解劝杯。
怪底寻常花一朵,三三今喜并头开。

再呈慎思诸公兼以言怀

[宋代] 柳子文

侵寻节物过秋风,何处钧天燕鼓钟。
九日菊花聊一醉,五湖佳士偶相逢。
挑灯款语时供笑,借纸联诗且漫从。
待得出闱应放意,百杯追逐兴方浓。

过石帆一株兰若

[清代] 陈子升

虚沼长涵钟磬音,庵罗秋色引相寻。
天荒金界疑萧帝,人傲朱门似道林。
法雨定沾狮座近,霜风不到雁堂深。
平居诗思偏怜汝,还为晴窗一朗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