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承谪亳州

朝代:明代 作者:李攀龙

十载风流宠汉庭,一时才子见漂零。
便从天上来真气,纵落人间亦客星。
肯惜阳春回绿绮,自愁明月按青萍。
江湖我辈堪犹若,差可扁舟问独醒。

李攀龙
1514~1570明代文学家。字于鳞﹐号沧溟。历城(今山东济南)人。9岁丧父﹐家境贫寒﹐无力延师﹐但刻苦好学。稍长嗜好诗歌。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初授刑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在京期间﹐先后与谢榛﹑王世贞﹑宗臣﹑徐中行﹑梁有誉﹑吴国伦结诗社﹐"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明史?李攀龙传》)。嘉靖三十二年(1553)﹐出守顺德﹐饶有政绩﹐3年后擢为陕西提学副使﹐不久以病归里。自建一楼于华山﹑鲍山之间﹐取名"白雪楼"﹐读书﹑吟哦于其中。为人孤傲﹐对于不合者﹐辄戒门人不接纳。隆庆改元(1567)﹐荐起浙江副使﹐两年后迁为参政﹐后擢河南按察使。因母亡故﹐持丧还家﹐哀伤过度﹐不久去世。李攀龙是"后七子"的首领之一。他持论比谢榛﹑王世贞还要褊狭﹐强调"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于本朝独推李梦阳"。他认为﹐先秦古文已有成法﹐"其成言班如也﹐法则森如也"﹐创作只要"摭其华而裁其衷﹐琢字成辞﹐属辞成篇﹐以求当于古之作者而已"(王世贞《李于鳞先生传》)。甚至鼓吹"视古修辞﹐宁失诸理"(《送王元美序》)。他推崇汉魏古诗﹑盛唐近体﹐"论古则判唐﹑选为鸿沟﹐言今则别中﹑盛如河汉"(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以至对盛唐古诗也加以鄙视﹐他编选历代诗歌而成的《古今诗删》﹐唐后即直接明代﹐宋元诗一首未选﹐以示其论诗宗旨。由于他的文学主张过于片面﹐所以对他自己的诗文创作有着不良影响。比如他的乐府诗﹐自视甚高﹐实则剽窃仿真十分严重﹐"止规字句而遗其神明"(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王世贞也承认﹐李攀龙的乐府诗"不堪与古乐府并看﹐看则似临摹帖耳"(《艺苑卮言》)。又如他的散文"无一语作汉以后﹐亦无一字不出汉以前"﹐时常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读之赘牙戟口﹐也无甚佳作。但李攀龙头脑比较清醒﹐"资地本高"﹑"才力富健"。当他稍能面对现实﹑抒写内心真切感情时﹐也能创作出一些较好的诗章。他有时也要感时伤世﹑懮念旱灾:"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懮旱意﹐涕泣向蒿莱"(《广阳山道中》)﹐有时则面对潦水感慨万端:"潦水阴相积﹐萧葭晚自寒。大夫方跋涉﹐天步属艰难"(《赵州道中》)。他有时还要抒发自己宦海浮沉的哀怨和牢骚﹐同时表现向往隐居的闲情逸志。如《冬日登楼》﹑《九日登楼》﹑《和余德甫江上杂咏》等﹐这些诗虽然取材也还嫌狭隘﹐但的确有一定真情实感。在李攀龙的各体诗中﹐以七律和七绝较优。其七律声调清亮﹑词采俊爽。他以"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与子与游保俶塔同赋》)来勾勒保俶塔下的西湖﹐以"浮沤并结金龛丽﹐飞窦双衔石瓮圆"(《酬张转运龙洞山之作》)来形容龙洞山的金龛和石瓮情况﹐虽嫌体物呆滞﹐但也还能传神。他以"明时抱病风尘下﹐短褐论交天地间"(《初春元美席上赠谢茂秦得关字》)来表现南北奔波的布衣诗人谢榛﹐以"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寄元美》)来刻画好友王世贞﹐也较形像。但其构思﹑用词多见雷同。他的某些七绝﹐也还写得自然﹐还能注意顿挫变化﹐如《和聂仪部明妃曲》:"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意味隽永﹐静韵深长。沈德潜品评此诗说:"不着议论﹐而一切着议论者皆在其下。"着有《沧溟集》30卷。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谩兴三绝呈良夫 其二

[元代] 王畦

芍药初开第一枝,翻阶国色玉参差。
当年记得平山下,花里时将凤管吹。

谒冯侍御 其二

[宋代] 马永卿

珍重吾乡有异人,后来谁可继前尘。
久邀乾竺为心友,未许巢由作外臣。
桑梓荒残俱动念,衣冠零落合相亲。
白□碧竹龙华路,茅屋三间愿卜邻。

结联

[元代] 奥鲁赤

久立危栏须北望,无边秋色杳冥冥。

城南五题 其四 朱亥墓

[宋代] 穆脩

閒登朱亥游侠墓,却望梁王歌吹台。
台上墓边芳草绿,游人心事立徘徊。

[元代] 黄泰亨

久约竹松坚晚节,病逢蒲柳望秋时。

送孙觉才归无锡

[清代] 马宗琏

十年京洛无知己,花市槐街喜接踪。
江左声华推谢凤,汝南月旦重荀龙。
梁溪夜鼓烟间棹,萧寺春寒日暮钟。
莫为田园羁骏足,待君同看掖门松。

寄赠仞千工部

[清代] 陈尚惠

罗山历历数方家,俊逸如君信足誇。
树帜骚坛分鼎足,扬镳黉序若冲牙。
久传笔砚珊瑚架,独擅词章锦绣花。
未听钧天韶乐奏,虫吟窃自乱涂鸦。

游文塔

[清代] 王廷佐

久裂不周柱,谁复东南造。
削顶剌碧空,迷离云作帽。
呼吸风两声,环曲独龙道。
长安十里城,缩来只一隩。
下视苍苍色,可畏亦可悼。

题朱椒堂钟鼎款识稿全用六语韵

[清代] 陈庆镛

椒堂古君子,日䢩倾相与。
䢩持夔鼓文,公为析鼮鼠。
䢩问黄钟律,公为定累黍。
所契在金石,论说无龃龉。
导山导昆仑,导水导汉汝。
置身象教前,字字钩微绪。
辨鼎首辨夏,蛟篆力为抒。
雕戈结句曲,牙聱齿亦齼。
商彝尚简约,丁癸亡父举。
虎卣当提梁,鸡单饰似?。
文作科斗形,尾细腹则巨。
由仓而及籀,猎碣柳贯鱮。
字孳寝加益,繁缛得配所。
槃敦亦轇轕,剖析纷如纻。
象形释亚若,谐声说楂?。
会意皕二百,衅眉转注语。
指而知其事,抌揄训舂杵。
假借门最多,若{至至/火}若蘧莒。
鵻父从鸟旁,桷妃本非梠。
臤鼎㮚乃衡,弡■?即糈。
同声相为用,伯女为帛女。
一字或数假,{止从}玈旅通旅。
留心辨名物,甔齐?属楚。
疐甗无底甑,■钟乃有锯。
下泉秦汉器,错{煭去灬}兼尊俎。
渗槃谓之颒,雁镫用然苣。
晋尺度虑俿,汉斛数秉筥。
刀镜亦有文,缪篆杂纷处。
下网得珊瑚,采蓝具曲?。
徵引罗群书,隺守谨遵许。
研精罔遗力,训诂出心杼。
从以篆文释,乃合古籀叙。
邛首问沮诵,钩稽无违拒。
爰礼徵汉廷,说字来禁御。
集古搜欧阳,剖录洪赵吕。
近称吴侃权,握粟出问权。
大哉仪徵师,卫道作柱碍。
岩岩泰岳尊,宫作岨与岠。
灏灏渤澥流,水汇蠡与濋。
大厦张帡幪,龙簨错鳞卢。
会稽来竹箭,楚材集杞榉。
公馆席西宾,密如蟨与駏。
公子来受学,酌醴酿黑秬。
洪钟撞之莛,合止有柷敔。
参订公成书,择善无细钜。
解亚为两弓,确然定夺予。
奇文释妥康,方语辨粔籹。
十九依公言,间亦采众侣。
公出观枢政,蠠没力不虑。
獬豸立乌台,执笏近清篽。
洞悉民生隐,献疏纳当宁。
向用日以隆,内{弗幵}外封圉。
三辅辟黄图,庭清息囹圄。
蔽芾留甘棠,嘉禾界生稆。
飞刍督漕粟,天庾富廪糈。
河流亦顺轨,舟行无间沮。
伟哉经济才,帝用作心膂。
佩玉鸣玱玱,金紫簇衙衙。
仕与学兼优,厉志策修阻。
胡为瘘痹加,困顿长抱癙。
老学犹孜孜,执卷手不去。
士仰子云亭,问字酒有藇。
帷幄来春风,蹑屩乐??。
公篆循熹斯,公楷学嶭褚,画品亦森逸,精神著墨楮。
?画与?书,门外履纳苴。
庭来道士鹅,俎献博士羜。
手泽家犹存,产抵万金贮。
阿童不识字,糅杂入簏?。
傥不遇知音,祖龙啖一炬。
有子抱彝器,珍等清芬茹。
什袭藏之箧,百年经墨煮。
其中亦涂鸦,拾起益惶怇。
问夹参诗筒,嵯峨势若峿。
浸淫入晋魏,英含复华咀。
想当落墨时,奋猛巷洪溆。
研露散珠玉,花压读书屿。
忆䢩初见公,公起俊堂著。
弹指一瞬息,?{衣中嵌航}十寒暑。
维时丙午夏,遂初赋桑苎。
束装当戒涂,料理作行旅。
公子抱书来,为属弁之序。
展玩不能释,且行复且跙。
蒹葭犹苍苍,伊人宛在渚。
此卷成英年,其才博以谞。
是非颇不谬,毋凿柳与柜。
舛驳业已袪,点窜其庸讵。
卷帙亦浩博,字坚力则纾。
锐意负大山,当无笑蝜?。
愿以函琳琅,金薤浣露湑。
不乃藏葫芦,读下饮醇醑。
盍早登梨枣,莫作延以伫。
堂荫今依依,锄经筑有墅。

喜吴天章至自蒲坂 其一

[清代] 江闿

解组归来日下帷,拈毫辄与古人期。
诗方范陆差相亚,词拟周秦更勿疑。
乏食耻炊同舍釜,罢官孰寄草堂资?侍儿也为先生惜,满腹牢骚不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