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注释

①远:远自。
②江:长江。
③下:移下。
④海楼:海市蜃楼。
⑤仍:频频。

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诗人李白一生足迹几乎踏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写了不少歌颂祖国壮丽河山的名诗佳篇。

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初次出蜀漫游,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山峦从作者的眼中一点一点的消失,奔腾的水从山峦中奔向江河中。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不可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李白
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张君得诗属书于扇而索观他作再答一首

[清代] 范当世

我作诗歌聊自讴,纵有闲官不肯投。
张君贶深一微答,爱之欲与此扇留。
百年已作秋风客,一语温存不自由。
可惜著书人取去,暂时无物应公求。

赠吴雁舟

[清代] 释敬安

独有延陵子,精庐每见过。
禅机信敏捷,绮思未销磨。
偶看杨枝舞,争传桃叶歌。
天花纷落处,谁识病维摩。

郑所南画兰卷樊山所藏元明题者三十余人末有张文襄题诗樊山自题七言长篇一绝句八皆丁未都中作也

[清代] 沈曾植

硾光闇脱由拳纸,小字凋残丁子尾。
尖豪破墨不破水,元是孤臣泪铅泚。
昔为王者九畹香,今扫僧残一锥矣。
图中两花间九叶,左方长短参差七。
六陵云黯一星移,白雁声催北风急。
右方二叶短复短,心在零丁海洋畔。
可知正统远仍存,块肉犹延丙丁算。
国香零落天之涯,国殇毅魄怀王知。
南翁傥有南公语,本穴嗟当木坏时。
呕血总为天水碧,啼魂常抱冻青枝。
当门翻恨无摧折,祭鬼何妨入炼持。
遗事郑陈韩各写,精爽何分在朝墅。
刳心史已瘗承天,代舞灵应依亳社。
沧桑几度红羊换,长卷珍留清閟玩。
题诗原是太平年,黄閤紫枢眉寿愿。
十年我辈草间存,一老不遗箕尾远。
酒阑坐客重披看,若有人兮泪如霰。
呜呼舜禹之事盗蹠章,昔为狄灭今梁亡。
西州华屋渺龙荒,马策余泪秋淋浪。
我无桥亭之砚端筴知阴阳,亦无西台竹如意。
朱鸟有噣空彷徨,《春秋》不作《骚》不光。
萧艾变化兰无芳,提笔掷笔歌慨慷。
人间谁要埋忧地,一往牢愁天上寄。

天仙子

[清代] 陈衍

喔喔荒鸡浮客听。
不许愁人眠不醒。
此时遥想绮窗前,临晓镜。
伤流景。
往事停妆重忆省。
坐尽栏干天未暝。
衰柳斜阳双瘦影。
夕阳收去影还单,立不定。
行又静。
落叶萧萧堆满径。

分题送友得忠孝庙

[明代] 贝琼

丈夫死殉国,于道讵非宜。
烈烈卞侍中,忍顾王室危。
枭獍敢为逆,我师焉可支。
跃马婴其锋,以肉充虎饥。
苦战既不旋,有子亦从之。
精忠贯日月,未惭马革尸。
至今石头下,尚使行人悲。
郁郁冶城山,秋风吹古祠。
送客远相过,慷慨伤我怀。
当时诸老臣,清谈竟何为。
酌酒酹英魂,忠孝以为规。

和答钱宫声见怀

[清代] 许虬

吴阊惜别雁书稀,春树春江雨色微。
游子谁怜亲渐老,无家止有国堪依。
青萍啸夜中原在,白日流空两鬓非。
还忆长安同跃马,极边樵悴揽征衣。

游风穴简陆云士

[清代] 吴雯

汝州风穴寺,城西白云里。
出郭芳草深,得此林壑美。
柏子周四山,桐花通一水。
香阁接幽岩,僧饭资禅喜。
石潭见空性,澄澈何终始。
潭上新笋生,潭下旧兰紫。
溪风吹午钟,脱然谢糠秕。
相逢采山人,念尔宦游子。

南湖晦夜寄怀散原先生 其一

[清代] 陈曾寿

湿萤乱开阖,山影霾半湖。
噞喁閒格磔,杂沓喧荷蒲。
宵沉潜蛰作,万窍争号呼。
长飙忽飘捲,飒若幽灵趋。
大千入星光,贞明忽巳无。
一息拟终古,遥夜何时徂。
握云天一角,下有青溪庐。
脱袜此偃息,谛吟定何如。

方诸曲

[南北朝] 谢燮

望仙室。
仰云光。
绳河里。
扇月傍。
井公能六著。
玉女善投壶。
琼醴和金液。
还将天地俱。

句 其十四

[宋代] 钱昭度

荞麦花残小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