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闲游

朝代:宋代 作者:刘将孙

水际轻烟,沙边微雨。荷花芳草垂杨渡。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只应幽梦解重来,梦中不识从何去。

注释


刘将孙是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的儿子。这首小词作于宋亡之后,调下题作“闲游”,上阀写闲游中所见,下阕写闲游中所感,于迷惘中表达了故国之思。
词的起首三句,由远而近描绘了眼前景色。这样的写法基本上是排列名词,没有动词;让各种物象组成余味无穷的画面。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幽闲情致。“多情移徙忽成愁,依稀恰是西湖路“两句,如奇峰突起。境界骤变。词人方才的闲游似“云无心认出岫”,至此顿生枨触,优游之情马上化成一腔悲恨。这一转变也是有条件的:其一是客观上“荷花芳草垂杨渡”这些景物具有与西湖相似的特征;其二是主观上词人有见过西湖的印象和怀念临安的思想。因此当他在闲游中睁开双眼时,面前仿佛呈现出西湖的迷蒙景色,胸中立即泛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愁情。
过片三句,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红笺以血染。锦句用泪题,全是伤心之语,可见愁恨之深。下面他不说自己日日夜夜在怀念故都临安,却以反诘的语气遥问西湖是否还记得相思之苦。词人正是通过这样的诘问表达了忆念故国之情。
结尾二句,前后呼应,感情又深入一层。前面说眼前景色恰是西湖,然又不是真正的西湖。可见西湖之遥远。并不纯粹由于地理上的间阻,同时也是由于政治上的限隔。那么怎样才能重到真正的西湖呢?词人唯有托诸梦境。“只应幽梦解重来”是推想之辞,然亦反映了现实中重到西湖之不可能。接着“梦中不识从何去”一句,又推进一层,意谓西湖只有在梦中才能重到,可是即使到了梦中。他也不知从哪条路前去西湖。词人那种想见西湖,怕见西湖的矛盾心理,在现实生活中莫知所从的迷惘心情。十分含蓄地流露出来,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刘将孙
刘将孙(1257——?)字尚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刘辰翁之子。入元曾任延平教官、归汀书院山长。其词叙事委婉,善言情款,风格近乃父。有《养吾斋集》。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登妙高台

[明代] 沈周

登台见青草,默默感今昔。
江山本旧观,形胜我新识。
江山不因台,流峙天自辟。
台固为江山,亦当为游客。
往来相无穷,有得与不得。
坡老莫可呼,举酒酬江色。

游小金山

[明代] 陈沂

超然屹柱漾中流,地胜林深景最幽。
寺古脱凡多客到,僧閒无事与天游。
远山晴树千年景,活水长天一色秋。
惟有坡翁常恋此,洞箫吹彻起江鸥。

游白鹿洞歌

[明代] 紫霞真人

何年白鹿洞?正傍五老峰。
五老去天不盈尺,俯窥人世烟云重。
我欲揽秀色,一一青芙蓉。
举手石扇开半掩,绿鬟玉女如相逢。
风雷隐隐万壑泻,凭崖倚树闻清钟。
洞门之外百丈松,千株尽化炎苍龙。
驾苍龙,骑白鹿,泉堪饮,芝可服。
何人肯入空山宿?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

答人问道

[明代] 王守仁

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
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

侠客行

[明代] 张时彻

登君堂,把君肘。
生从卫霍游,复与金张友。
主仇尚不报,肝胆向谁剖?脱下纮骦裘,换得新丰酒。
千钱作使邯郸倡,北斗阑干挂朱牖。
平明走马长安市,翻身戏折章台柳。

昭君词六首 其四

[明代] 罗洪先

鸊鹈泉上髑髅残,满地黄云覆草寒。
遇得花枝那忍弃,弃时容易遇时难。

点绛唇 光泽寺

[明代] 王慎中

门掩青山,空庭竹影门长埽。
一溪斜绕,水气香花草。
木石幽殊,禽鸟传昏晓。
谁知道,白云锁了,恰有人寻到。

夹竹桃花 其一

[明代] 王世懋

名花踰岭至,婀娜自成阴。
不分芳春色,犹馀晚岁心。
绛分疏翠小,青入嫩红深。
本识仙源种,无妨共入林。

读寒山子诗漫题十二绝 其二

[明代] 董其昌

六根选择耳圆通,窍在无思自应中。
此观若成何以验,人嘲人赞响排空。

四怀诗 其一 怀于鳞

[明代] 吴国伦

渭水秦关天上回,使君持节驭风雷。
不妨万里无书寄,紫气常从西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