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贺知章在天宝三载(744),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回乡偶书》的“偶”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一层意思。
这一首可看作是另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一句即顺势转出有关人事的议论。“近来人事半消磨”一句,看仅抽象、客观,实则包含了许多深深触动诗人感情的具体内容,“访旧半为鬼”时发出的阵阵惊呼,因亲朋沉沦而引出的种种嗟叹,无不包孕其中。唯其不胜枚举,也就只好笼而统之地一笔带过了。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周围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了他的心头,于是又写下了“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诗句。诗人以“不改”反衬“半消磨”,以“惟有”进一步发挥“半消磨”之意,强调除湖波以外,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从直抒的一二句转到写景兼议论的三中句,仿佛闲闲道来,不着边际,实则这是妙用反衬,正好从反面加强了所要抒写的感情,在湖波不改的衬映下,人事日非的感慨显得愈益深沉了。
还需注意的是诗中的“岁月多”、“近来”、“旧时”等表示时间的词语贯穿而下,使全诗笼罩在一种低回沉思、若不胜情的气氛之中。与第一首相比较,如果说诗人初进家门见到儿童时也曾感到过一丝置身于亲人之中的欣慰的话,那么,到他听也亲朋介绍以后,独立于波光粼粼的镜湖之旁时,无疑已变得愈来愈感伤了。
陆游说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回乡偶书》二首之成功,归根结底在于诗作展现的是一片化境。诗的感情自然、逼真,语言声韵仿佛自肺腑自然流出,朴实无华,毫不雕琢,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引入了诗的意境。象这样源于生活、发于心底的好诗,是十分难得的。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戏书圆觉经后

[宋代] 辛弃疾

圆觉十二菩萨问,吾取一二余鄙哉。
若是如来真实语,众生却自胜如来。

出守桐庐道中十绝

[宋代] 范仲淹

陇上带经人,金门齿谏臣。
雷霆日有犯,始可报君亲。

梦得前所酬

[唐代] 白居易

炼尽少年成白首,忆初相识到今朝。
昔饶春桂长先折,今伴寒松取后凋。
[昔登科第,梦得多居先。今同暮年,洛下为老伴。]
生事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销。
声华宠命人皆得,若个如君历七朝。
[梦得贞元中及今,凡仕七朝也。]

怀吴中冯秀才 一作张祜诗,题作《枫桥》

[唐代] 杜牧

长洲苑外草萧萧,却算游程岁月遥。
唯有别时今不忘,暮烟秋雨过枫桥。

出塞二首

[明代] 戚继光

石壁凌虚万木齐,依稀疑是武陵溪。
长城旧饮纷胡骑,大漠初惊过汉鼙。
国士死来今已尽,边机愁绝剑空携。
天山闻说尤佳胜,欲乞君恩试马蹄。

齐州送祖三

[唐代] 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踏路难

[宋代] 文天祥

烟火连甍铁甕关,要寻间道走江干。
何人肯为将军地,北府老兵思汉官。

素羹

[宋代] 范成大

毡芋凝酥敌少城,土薯割玉胜南京。
合和二物归藜糁,新法侬家骨董羹。

离彭婆值雨投临汝驿回寄张九屯田司录

[宋代] 欧阳修

投馆野花边,羸骖晚不前。
山桥断行路,溪雨涨春田。
树冷无栖鸟,村深起暮烟。
洛阳山已尽,休更望伊川。

落花吟

[明代] 于谦

昨日花开树头红,今日花落树头空。
花开花落寻常事,未必皆因一夜风。
人生行乐须少年,老去看花亦可怜。
典衣沽酒花前饮,醉扫落花铺地眠。
风吹花落依芳草,翠点胭脂颜色好。
韶光有限蝶空忙,岁月无情人自老。
眼看春尽为花愁,可惜朱颜变白头。
莫遣花飞江上去,残红易逐水东流。